永发信息网

只能第一句借韵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02:02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4-01 06:56
只能第一句借韵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4-01 07:38
明.谢榛《四溟诗话》中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唐宋绝、律起句有借通韵的,也有借“别韵”的。首句借邻韵谓之“孤雁出群”,首句借不相邻的韵谓之“孤雁入群”。
“出群”乃群内之孤雁(邻韵),“入群”乃群外之孤雁(别韵)。
因前人没有“孤雁入群”之说,余且以借“别韵”述之。
首句借“邻韵”的五言律绝 如唐.金绪昌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首句的“儿”是平声“支”韵。二、四句的 “啼”“西”是平声“齐”韵。“支”通“齐。
再如元.郑思肖的《自题墨兰图》:
深谷暖云飞,重岩花发时。
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首句的“飞”是平声“微”韵。二、四句的“时”“知”是平声“支”韵。“微”通“支。
首句借“邻韵”的七言律绝 如唐.方干的《思江南》: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首句的“青”是平声“青”韵。二、四句的“情”“明”是平声“庚”韵。“青”通“庚”。
再如唐. 杜牧的《清明》:
清明前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首句的“纷”是平声“文”韵。二、四句的“魂”“ 村”是平声“元”韵。“文”通“元”。
首句借“邻韵”的五言律诗 如唐.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句的“中”是平声“东”韵。二、四、六、八句的“浓”“钟”“峰”“松”是平声“冬”韵。“东”通“冬” 。
再如宋.苏轼的《访张山人》: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壤西东。
荠麦馀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龙”是平声“冬”韵。二、四、六、八句的“公”“风”“中”是平声“东”韵。
首句借“邻韵”的七言律诗 如唐.方干的《感时》: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
岁月自消寒暑内,荣枝尽在是非中。
今朝优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纷竞,不知流水去无穷。
首句的“憧”是平声“冬”韵。二、四、六、八句的“同”“中”“翁”“穷”是平声“东”韵。
再如宋.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首句的“妍”是平声“先”韵。二、四、六、八句的“园”“昏”“魂”“尊”是平声“元”韵。“先”通“元”。
首句借“别韵”的五言律绝 如唐. 李商隠的《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首句的“卷”是平声“先”韵。二、四句的“香”“ 湘”是平声“阳”韵。“先”“ 阳”不是邻韵。
[注] 卷,平读,仄读此句三仄尾。
首句借“别韵”的七言律绝 如唐.王维的《失题》: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寄书。
首句的“思”是平声“支”韵。二、四句的“余”“书”是平声“鱼”韵。“支”“鱼”不是邻韵。
首句借“别韵”的五言律诗 如唐.李商隠的《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首句的“崦”是平声“盐”韵。二、四、六、八句的“僧”“层”“藤”“憎”是平声“蒸”韵。“盐”“蒸”不是邻韵。这首诗中的北青萝地处崦山,残阳也只能“西入崦”了。
再如宋. 苏轼的《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二):
妙迹苦难寻,兹山见几层。
乱峰螺髻出,绝涧阵云崩。
措意元同画,观空欲问僧。
莫教林下意,终老叹何曾。
首句的“寻”是平声“侵”韵。二、四、六、八句的“层”“ 崩”“ 僧”“ 曾”是平声“蒸”韵。“侵”“蒸”不是邻韵。
首句借“别韵”的七言律诗 如宋.苏轼的《次韵许遵》:
蒜山渡口挽归艘,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优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首句的“艘”是平声“豪”韵。二、四、六、八句的“装”“ 郎”“ 堂”“ 凉”是平声“阳”韵。“豪”“阳”不是邻韵。
再如.宋陈傅良的《用前韵招蕃叟弟》(其二):
落花风雨奈愁何,愁亦不应缘落花。
尚可流觞追曲水,底须占鵩似长沙。
无人晤语鸟乌落,为我食贫楼笋佳。
休说关河无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
首句的“何”是平声“歌”韵。二、四、六、八句的“麻”“沙”“蛙”是平声“麻”韵。“歌”“麻”不是邻韵。“佳” 是平声“佳” 韵,此诗亦可视为邻韵通押。
由此可见,特殊情景下,首句也可借“别韵”。
今人多不识此格。
首句借“别韵”,可视为首句借韵的变格。
首句借别韵的诗少见。初学者慎用。
古人律活,今人律死;懂则活,不懂则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4-01 08:14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