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上古六神兽的龙生九子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02:52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11-13 22:01
上古六神兽的龙生九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1-13 23:12
【甪端】 (lù duān)
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独角兽(也有学者将其认为是大熊猫),有时作为艺术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比如今天河南省的宋陵),古书中这样描述:   《上林赋》:“其兽则麒麟、甪端。”郭璞注:“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陇蜀馀闻》:“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 【鬼车】 (guǐ chē)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 、 《岭表录异》 、 《正字通》 、 《古风》有载。 【凿齿】 (záo chǐ)
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犼】 (hǒu) 东海有兽名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偃曝馀谈》有载。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更怕人,叫做“白僵”。
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浑身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几寸长的黑毛,叫做“黑僵”。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来说黑僵见人会回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厮打,往往在人睡梦中才吸食人血(黑僵与白僵合称为“黑白僵煞”)。全世界乡村和农场已报告出数万起“不明吸血生物”攻击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认为“野人”就是黑僵;
黑僵纳阴吸血再几十年,黑毛脱去,行动开始以跳为主,叫做“跳尸”。跳步较快而远,怕阳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时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尸’就不叫了,但是猫见僵尸就会冷叫);
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则为“飞尸”。飞尸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吸食精魄而不留外伤;
跳尸在修炼的僵尸已近乎魔,名为“魃”,一般分为两种“旱魃”和“瘟魃”,飞尸吸纳精魄数百年之后,相貌愈发狰狞,可谓青面獠牙啖人罗刹,还能变幻身形相貌迷惑众人,上能屠龙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发(古代,瘟疫如果伴随着旱灾蔓延,老百姓们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是旱魃在作怪);
最后一种是最可怕的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远飞鸡】 (yuǎn fēi jī)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
《洞冥记》有载。 【腓腓】(fei fei 第三声)  有点象狐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
《续墨客挥犀》 、 《隋唐嘉话》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 《说苑(辨物)》有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