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4:17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2-20 09:05
幼儿园常规的本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2-20 10:43
幼教改革的预期变化之一,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应逐渐褪去“上课”的色彩,还自身以本来面目。这一变化不应只表现为人们不再提“课”而改提“活动”,还应将幼儿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在行动之中。其实,话语的改变是最为根本的,因为话语的改变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么说来,将长期习惯讲的上课改称活动,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前的问题是,由于不太清楚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幼儿园“活动”一词用得太“泛滥”,如“幼儿园活动课程”“学科活动”“领域活动”“活动方案设计”等;有许多冠以“活动”名义但实质进行的却是“上课”,如“语言活动”和“语言课”本质上并无二致;还有的“活动”有名无实,一般是老师在卖力地表现,幼儿是自愿与不自愿地模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是“走过场”,幼儿在其中难能有所发展。此外,在园本课程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幼儿园课程的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固然是一种进步,但也对教育条件尤其是人员的素质构成了一种挑战。许多地方在对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缺乏根本了解的情况下,就人为地定一套课程,并在幼儿园实施,似乎有太多的随意性。幼儿园课程开发必须科学、严谨地进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切实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一、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先不妨作一个简短的历史分析。在福禄倍尔幼儿园出现以前,幼儿学校的课程如同其机构的性质一样,是学校课程向幼儿阶段的延伸,“读、写、算”的教育(通常称为“3R”)是当时幼教机构的主要教育内容。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以幼儿自由的自我活动为幼儿园课程的实质,虽然带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却采用了适合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此后,幼儿园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以“知识—学科”为取向,另一方以“活动—经验”为取向,前者以社会文化知识的传递为幼儿园课程的首要任务,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从学科知识中寻找资源,从而容易忽视社会现实生活中广博的学习内容,后者则强调幼儿园课程以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经验为内容,尤其重视儿童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多年来,这两大“阵营”既坚持自身的哲学传统,又相互妥协,各自分化出多种课程模式,但至今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本文无意在谁优谁劣等老问题上过多纠缠,而刻意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真谛,即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摆正儿童与课程的关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幼儿园课程应考虑社会、知识和儿童这三大因素,我们似乎应“均衡地”考虑它们,却找不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在批判幼儿园课程的两个极端——“学科中心主义的”与“儿童中心主义的”,另一方面却不自觉地陷入其中一端,因为我们很少去思索这样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为谁而设的?它属于谁?譬如,我们都在说“幼儿园课程应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选择内容”等,但只要细想如下问题:眼下的课程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和关心的吗?幼儿现在需要它吗?它怎样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就不难发现,课程所依据的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其实是教师在教学前设定的,它可能是某个孩子于过去某个时间所表现出来的,也可能是教师设想出来的幼儿普遍或共同拥有的,却不是幼儿当时的、真实的内容。〔1〕课程完全是由教师一人决定、发起、延续与终结的,它贯彻的只是教师的意图,它实质上满足了教师的需要,因而它是教师的课程。这样一来,课程与幼儿的真实兴趣与需要是不相符的,名义上为了儿童实质上却没有儿童,造成了课程与儿童之间的冲突。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文中认为,课程与儿童相互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造成冲......余下全文>>
一、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先不妨作一个简短的历史分析。在福禄倍尔幼儿园出现以前,幼儿学校的课程如同其机构的性质一样,是学校课程向幼儿阶段的延伸,“读、写、算”的教育(通常称为“3R”)是当时幼教机构的主要教育内容。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以幼儿自由的自我活动为幼儿园课程的实质,虽然带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却采用了适合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此后,幼儿园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以“知识—学科”为取向,另一方以“活动—经验”为取向,前者以社会文化知识的传递为幼儿园课程的首要任务,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从学科知识中寻找资源,从而容易忽视社会现实生活中广博的学习内容,后者则强调幼儿园课程以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经验为内容,尤其重视儿童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多年来,这两大“阵营”既坚持自身的哲学传统,又相互妥协,各自分化出多种课程模式,但至今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本文无意在谁优谁劣等老问题上过多纠缠,而刻意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真谛,即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摆正儿童与课程的关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幼儿园课程应考虑社会、知识和儿童这三大因素,我们似乎应“均衡地”考虑它们,却找不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在批判幼儿园课程的两个极端——“学科中心主义的”与“儿童中心主义的”,另一方面却不自觉地陷入其中一端,因为我们很少去思索这样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为谁而设的?它属于谁?譬如,我们都在说“幼儿园课程应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选择内容”等,但只要细想如下问题:眼下的课程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和关心的吗?幼儿现在需要它吗?它怎样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就不难发现,课程所依据的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其实是教师在教学前设定的,它可能是某个孩子于过去某个时间所表现出来的,也可能是教师设想出来的幼儿普遍或共同拥有的,却不是幼儿当时的、真实的内容。〔1〕课程完全是由教师一人决定、发起、延续与终结的,它贯彻的只是教师的意图,它实质上满足了教师的需要,因而它是教师的课程。这样一来,课程与幼儿的真实兴趣与需要是不相符的,名义上为了儿童实质上却没有儿童,造成了课程与儿童之间的冲突。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文中认为,课程与儿童相互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造成冲......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