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鸽子的办法?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9 07:12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11-18 23:45
捕捉鸽子的办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1-19 00:28
2 鸽子的抓捕方法
掌握鸽子的抓捕方法,在生产中也很实用。捕捉鸽子,可用鸽罩捕捉。捕捉罩可以自制,用一块100cm×200cm的胶丝布,缝成一个漏斗形或长方形的袋子,袋口的周围用大号铅丝穿成圆形,固定在一支2~5m长的小毛竹末端,就可以捉鸽了。用此罩可将在鸽舍地面、高处及飞行的鸽子捕捉到。捕到鸽子后就要用手去抓,先以拇指压住鸽子背部,其余四指轻握腹部,并用食指与中指夹住鸽的脚,然后头上尾下从罩里缓慢取出。
掌握鸽子的抓捕方法,在生产中也很实用。捕捉鸽子,可用鸽罩捕捉。捕捉罩可以自制,用一块100cm×200cm的胶丝布,缝成一个漏斗形或长方形的袋子,袋口的周围用大号铅丝穿成圆形,固定在一支2~5m长的小毛竹末端,就可以捉鸽了。用此罩可将在鸽舍地面、高处及飞行的鸽子捕捉到。捕到鸽子后就要用手去抓,先以拇指压住鸽子背部,其余四指轻握腹部,并用食指与中指夹住鸽的脚,然后头上尾下从罩里缓慢取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11-19 02:02
俗话说:“各师各法,无一不出状元也”我就以这句话来和各鸟友讨论,在抓捕画眉时几种最常见方法的利与弊。最常见的方法有3种即:网捕、套捕、踏笼捕。我装鸟也有将近十年的历史,这3种方法我都用过,各有长短。先说网捕吧!网捕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加大抓捕点的范围,命中率较高。其坏处在于手尾工太麻烦,一个人难以操作,砍树、清草、架网、拿鸟等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网的耐用性也不是很好,这种属于“笨重型”。常见这三种方法中最实用、快捷的就属套捕法,其携带方便(可在排笼上面缝制一个套袋,用时打开拉链就可取出)下套时,一人一手就可操作(一颗钉的马尾套),如天然条件好的,下2-3支套就行,一天中下几十次套基本上不成问题,在整理保养方面比较简单,只要稍微整理好,放在水里泡一下拿上来晾干就可以恢复原样(用鱼线代替更好,有些地方马尾难找),它唯一不好之处就是中鸟后,如来不及解开,鸟容易被吊死。这种属于轻便灵活型。至于踏笼的好处,操作比较简单,只要放好笼子就行,中鸟后不易造成死亡,还有就是用踏笼装到的鸟的质量比较好,多数都是比较胆大或斗性强的鸟才敢撞笼。其不足的是携带不方便,隐蔽性差,野鸟来的时候,第一看到的就是踏笼,稍微胆小或弱性鸟就不敢靠近,上鸟率大打折扣,(我第一次跟师傅学装鸟就是学踏笼,那时用踏笼并不搞伪装,我已有好几年不装鸟了,不知现在有无改进)这种属于“呆板型。这3种类型的归纳,是本人自己在实践中所悟出来的(笨重型、轻便灵活型、呆板型)有待各位讨论,有不足的愿听其详。见笑咯!
1、胶液粘鸟法 这样捕鸟法,多是从山上富有胶性的树木上割下来的液汁,经过加工成胶状,在小竹片上涂胶液,然后,布置在鸟群经常集结活动或觅食的地方,当鸟无意碰上胶液后,羽毛一下子就被粘着,在惊慌之余,越挣扎便被粘得越紧,直到想飞亦飞不起来,想走亦走不动之时,而被捕获。
2、套鸟架 大多在山坡上或田坑里布阵,把套鸟架安装在这些地方。其作法是:用绳索制成活圈套,利用弓木的弹力、设置受压力后,能自动脱落的承针架。在套鸟架上挂历诱鸟饵(如小青蛙或山果之类)把鸟套架,让鸟踩脱承针,弓木弹力立即把活套拉紧,从而把鸟套住。
3、挟鸟具法 通常安放于鹧鸪、山鸡等成群活动的地面上或小山旁,开一条小山路,在路旁用树枝设栏寨,在每个栏寨口安装竹制的挟鸟具。然后在靠近竹挟具的旁边撒上米谷,以引诱鹧鸪、山鸡上钩,俟到它们为吃米谷而窜入挟具被挟住而获
1、胶液粘鸟法 这样捕鸟法,多是从山上富有胶性的树木上割下来的液汁,经过加工成胶状,在小竹片上涂胶液,然后,布置在鸟群经常集结活动或觅食的地方,当鸟无意碰上胶液后,羽毛一下子就被粘着,在惊慌之余,越挣扎便被粘得越紧,直到想飞亦飞不起来,想走亦走不动之时,而被捕获。
2、套鸟架 大多在山坡上或田坑里布阵,把套鸟架安装在这些地方。其作法是:用绳索制成活圈套,利用弓木的弹力、设置受压力后,能自动脱落的承针架。在套鸟架上挂历诱鸟饵(如小青蛙或山果之类)把鸟套架,让鸟踩脱承针,弓木弹力立即把活套拉紧,从而把鸟套住。
3、挟鸟具法 通常安放于鹧鸪、山鸡等成群活动的地面上或小山旁,开一条小山路,在路旁用树枝设栏寨,在每个栏寨口安装竹制的挟鸟具。然后在靠近竹挟具的旁边撒上米谷,以引诱鹧鸪、山鸡上钩,俟到它们为吃米谷而窜入挟具被挟住而获
- 2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1-19 01:50
信鸽种群中往往会呈现同一血统的同一品系的群体无论在个体的大小,高底等性状并不是极端的大或小,高或矮。而是相对的处于某个水平的大或小,高或矮,呈逐级过渡的连续梯级转移的变异,这种每一性状在其各自范围内表现的连续变异便是信鸽的数量性状。所以,这就明确提示所有信鸽训养者和爱好者,在信鸽种系发展的认识观念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得一纯血统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性状绝对一致的一成不变的观念。所以往往表面看来是同一群体的同一品系,但它们亲本的遗传基础有所差异,就出现群体中的连续变异的性状。
不同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也可以有相似的表现型,遗传的是基因,而不是表现型,但是获得性是遗传的,一般呈连续的变异,同时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变异上呈现的是彷徨变异,从直的遗传关系可表现在子代。但是并非只是变异主导着信鸽的种群发展,也受遗传的制约。
为什么会使信鸽产生同一血统的同一品系的连续变异的性状,从基因学说上就预示着一种基因可能对某一个质量性状产生主导影响,这是它的主要作用。但是,同时它也可能对某一数量性状有影响,虽然影响是微弱的,然而无数基因对某一数量性状的微弱影响却会产生累积效应。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许多基因协同产生作用。这类基因大多数没有显形和隐性的区别,每一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大多很小,可是作用是累加的,它的活动也按照基本的遗传规律既有自由分离原则,也有互换规律,所以才出现数量性状。
在信鸽的连续变异的性状中,常常在进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里出现越亲变异。当两个不同的纯品系进行杂交后,子代往往是中间类型,而许多性状是介乎于两个亲本之间的。但是,在子2代、子3代和子4代中可以出现比亲本性状更超标或更降标的后代,譬如在高矮上可能比亲本更高和比亲本更矮的后代,由此可能造育出更大的或更小的品种。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亲本的基因型都不是极端的纯而又纯的品种,某种意义上说,其基因型都是不纯的。
由此可见数量性状同时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影响,二是受许多基因的影响。在培育品系工作中不得不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绝对的保守型品系不可能存在,总是要在不同的环境的中受其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表现型,而导致子代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亲本优势表现不出来。另一方面也由于多基因的累积效应的影响而导致数量性状上的多变异,也同样造成子代的遗传优势发生变化。再一方面,又由于亲本并非绝对的纯化极品,总是在基因型上存有不纯的因素,于是在子代群体中发生越亲变异。越亲变异的出现也并非全是坏事,也可以利用越亲变异,挑选越亲优势强的子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手段,为纯化新的品系打基础。当然,这要花费相当的选种育种试验,否则是会遭到失败的。
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稳定群体的遗传表现型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每当地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长期需要生活在那里的信鸽彷徨变异就势必难免发生,种群优势随之就会发生改变。因而,培养和驯化能适应各种地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优良信鸽种群是一项浩大的艰巨工程,一般的适应性驯养已经不够。同时还需有步骤地开展数量性状的统计学工作,以指导科学的信鸽育种和群体驯养,这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生物学工程。只有将以上两项工程同时并举,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信鸽的群体优化
不同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也可以有相似的表现型,遗传的是基因,而不是表现型,但是获得性是遗传的,一般呈连续的变异,同时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变异上呈现的是彷徨变异,从直的遗传关系可表现在子代。但是并非只是变异主导着信鸽的种群发展,也受遗传的制约。
为什么会使信鸽产生同一血统的同一品系的连续变异的性状,从基因学说上就预示着一种基因可能对某一个质量性状产生主导影响,这是它的主要作用。但是,同时它也可能对某一数量性状有影响,虽然影响是微弱的,然而无数基因对某一数量性状的微弱影响却会产生累积效应。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许多基因协同产生作用。这类基因大多数没有显形和隐性的区别,每一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大多很小,可是作用是累加的,它的活动也按照基本的遗传规律既有自由分离原则,也有互换规律,所以才出现数量性状。
在信鸽的连续变异的性状中,常常在进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里出现越亲变异。当两个不同的纯品系进行杂交后,子代往往是中间类型,而许多性状是介乎于两个亲本之间的。但是,在子2代、子3代和子4代中可以出现比亲本性状更超标或更降标的后代,譬如在高矮上可能比亲本更高和比亲本更矮的后代,由此可能造育出更大的或更小的品种。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亲本的基因型都不是极端的纯而又纯的品种,某种意义上说,其基因型都是不纯的。
由此可见数量性状同时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影响,二是受许多基因的影响。在培育品系工作中不得不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绝对的保守型品系不可能存在,总是要在不同的环境的中受其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表现型,而导致子代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亲本优势表现不出来。另一方面也由于多基因的累积效应的影响而导致数量性状上的多变异,也同样造成子代的遗传优势发生变化。再一方面,又由于亲本并非绝对的纯化极品,总是在基因型上存有不纯的因素,于是在子代群体中发生越亲变异。越亲变异的出现也并非全是坏事,也可以利用越亲变异,挑选越亲优势强的子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手段,为纯化新的品系打基础。当然,这要花费相当的选种育种试验,否则是会遭到失败的。
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稳定群体的遗传表现型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每当地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长期需要生活在那里的信鸽彷徨变异就势必难免发生,种群优势随之就会发生改变。因而,培养和驯化能适应各种地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优良信鸽种群是一项浩大的艰巨工程,一般的适应性驯养已经不够。同时还需有步骤地开展数量性状的统计学工作,以指导科学的信鸽育种和群体驯养,这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生物学工程。只有将以上两项工程同时并举,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信鸽的群体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