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日本有什么习俗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9 16:23
  • 提问者网友:练爱
  • 2021-04-29 01:24
日本有什么习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4-29 02:19

1.


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语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


2.


农始
正月里开始的新的一年的劳动,格外地受到日本人的重视。他们多选黄道吉日开始工作以讨个吉祥。目前日本政府机构、各公司多在初四上班,腊月二十九日放假。农村则有锄始,是指农民新年里开始下地劳动的仪式,也称农始,意喻祈盼丰收。关东地区的日本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初一清晨到年神所在方位的田头,挖上三锹土,在地里竖起一根松枝,松枝下面摆上供品,祈求早中晚三季稻稻谷丰收。日本茨城县北部地区的农民则通过给鸟儿喂食,根据鸟儿啄米的情形预占年成好坏,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新年开始往地里施肥,叫作初肥。

山初
在山村有山初、初山踏等说法,是指新年头一次进山,具体时间各地不大相同。进山时携带新编好的稻草绳和年糕等供品,来到准备砍伐的树木跟前,拴上草绳,摆好供品,敬奉山神。这天砍下的木头立刻用来供年神或用作烤年糕的燃料,也有的留到正月十五作装饰用。

船始
渔村新年里也有船始、漕初的说法。一般正月初二开始出海捕鱼或只是举行出海仪式,岁未将渔船清洗干净,船正中摆上松枝、酒、淘好的大米和圆年糕,供奉船灵。新年首次捕到的鱼叫初渔,要举办初渔祝,用这些鱼供渔神和船神,祈求四季航海安全和渔业丰收。

初商
做买卖的人家大年三十前收账回来,初一不开门,初二开始营业,店铺装饰一新,并给顾客准备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商品。这叫初卖或初商。近年来日本城镇的百货商场都已改为初四开张营业。新年最初的鱼市、茶市叫初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叫初买。新年提笔写字叫书初。

某日
公元8世纪中国的许多习俗传到日本。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粮日。民间习惯将初一至初八与各种动物或家禽联系起来。认为当天不能宰杀该动物。

小正月
正月十五叫作小正月,日本人清晨要熬小豆粥供神。说是能驱走一年的邪气。然后趁热喝下。这叫粥节供或粥初。过去该习俗在日本十分盛行,现多见于日本东部。日本人自古认为红小豆里有强化生命的精灵,红色代表一中咒力,因此赤豆饭往往被用于喜庆的场面。

初晦日
正月最后一天叫初晦日,也称初三十日。古代日本人认为年神正月期间逗留在人世间,至月底年神要回去,因此十分重视正月的最后一天。

御节料理
为了欢度新年,每家每户在新年期间都要吃美味佳肴,日本人称之为"御节料理",意即节日之菜。鲱鱼籽也是其中之一。加工之后的鲱鱼籽。略呈黄色,拌上砂糖、酱油,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味鲜香脆,更重要的是因为鲱鱼具有产孵多的特性,象征着"子孙昌盛"。

书法试笔
在日本,近年来还流行"新年书法试笔"表演的盛会,每到新年的日子,全国各地几百几千名书法爱好者前往预定的地点参加表演,他们挥毫疾书,场面十分壮观。

初午
二月里最初的午日叫初午。初午也是稻荷祭日。届时在京都市伏见稻荷大社等各地稻荷神社举行午祭。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向稻荷(五谷神)敬献炸豆腐,同庆佳节。这个季节恰恰是田神从山上下来到乡间的日子。日本农民要在此时祭祀田神,祈求丰收并开始春耕。因此,稻荷信仰所具有的农业神因素便与初午结合起来了。
二月初午除举行稻荷祭以外,日本各地农村还把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着他们参拜神社或参拜灵山。也有的去拜马头观音。或将年糕驮在稻草做的马背上,用来供奉道祖神(日本的道祖神多为石雕的人像。立于村口或路旁,俗信可以驱邪消灾。现已成为结缘神或保佑旅途安全的保护神)。在日本长野、群马等县的著名蚕桑地区,初午这天则要举行蚕祭以祭祀蚕神。日本各地民间盛传不少与初午有关的俗信说法。例如初午来得早的年头容易发生火灾。初午在二月五日以前就一定是好年景。六日以后则会歉收等等。

春祭
日本的春祭其实不一定在二月初午这一天。但一般都在农历二月。秋祭则集中在九月或十一月。传统的春祭实际上拥有预祝丰收的含义。后来才逐渐固定在初午。秋祭主要是庆祝丰收,感谢上苍带来的恩惠。日本春秋两次祭祀源于农耕社会的稻作文化。日本人相信山神和田神是早春二月和秋季十月或十一月互相交替着出现的。山神春天变成田神来到田野保佑丰年。秋收后则又变为山神返回山中。所以日本百姓丰收总不忘感谢她们。值得一提的是初午对田神的信仰在沿海渔村则变成渔神,在城镇又成了经商做买卖的守护神


3.


过坎
日本人认为不论男女老少,一生中总要过几个坎。按虚岁算,男子在25和42岁;女子在19岁和33岁。其中男子42岁和女子33岁是两个大坎。再加上前后两年,当事人要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小心谨慎,以防出意外。有些地方在除夕或立春要举行过坎仪式,以免除灾难。人们在柴薪上标上自己的年龄、姓名及属相,到神社焚烧象征厄运的柴薪,尤其以京都市的吉田神社的火炉祭最为著名。

日本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过坎的风习。过坎的人将装有与自己年龄相同钱数的钱包故意丢在地上让乞丐拣走。据说这样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都将预先预备好的木梳、簪子或钱等物故意丢失在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期待被别人捡去,以便带走自己命中的厄运。在扔这些东西的路上,即使碰上邻居和朋友也不得开口说话,否则咒术就会失去效力。不过更多的日本人过坎时要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且来客越多越好,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赶走恶魔。

追傩节(2月3日或4日):每年立春的前一天。在这一天的晚上,日本家庭要举行传统的驱鬼仪式。家家户户一边念 着"鬼出去,福请进"的咒语,一边在屋内屋外,遍撒豆子,预示着新春来临之前驱赶一切魔鬼和灾难,迎来风调雨顺的新生活。

女孩节(3月3日):这是祝福女孩将来幸福的日子。这天,人们模仿古代宫庭的风俗,用精美的人偶和桃花来装饰女孩的住房,并畅饮用糯米制成的白甜酒,祈祷小女孩的一生犹如米酒般甜密醇香。

男儿节/端午节:五月初五是日本的男儿节。这一天人们要在户外挂鲤鱼旗,在家里摆放武士人偶。相传这种风习始自武士时代。五月初五端午日本人要制作粽子和柏粘糕。有个别人家还要把粽子挂在天井上,传说可以消除难疾。还有的地方称五月初五为女家。这一天妇女可以逞威风。将菖蒲、艾草铺在屋檐下的习惯是从我国传入日本的。

七夕:日本的盂兰盆会是从七夕开始的。日本的七夕是从我国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日本人称其为七夕。从日本民间举行的仪式来看,其中祓禊的成份更多一些。每逢这一天早上,日本女孩子要洗头发、洗砚、洗祭品,清扫佛具。这一天在东日本各地人们用茅草或者真菰制成两匹马,早上带上两匹马去药田吃草,然后将草马带回,挂在屋檐上。这里的人们认为,这一天祖先之灵会骑着这两匹马来到人间。日本的七夕是与迎接新年的煤祓禊相对应的,即相当于宣布盂兰盆会开始的祓禊。

中元节/盂兰盆会 三元 除了过年以外,在日本影响最大的节日恐怕就是中元节了。农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国道教所称的上、中、下三元。流传到日本的中元节与古代日本宫廷祭典盂兰盆结合后,发展成了民间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根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元节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世纪中叶。后来逐渐发展为包括兼顾扫墓、做法事、放河灯等在内的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
盂兰盆之名源于佛教经典《盂兰盆经》。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都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的寺院每逢7月均咏颂盂兰盆经。盂兰盆经正好从理论上解释了日本人原始的祖灵祭祀。尽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盂兰盆会并不是什么盛大的法会,但日本民间却将它视为盛大的祭祀祖灵的仪式。

日本古代庆祝盂兰盆节的仪式之一是把供佛时摆放过的供品,如白米、白面、粘糕、砂糖、水果等食品,分别赠给亲朋好友享受,以祈祝生活顺利平安。双亲健在者,按习惯必须送鱼给父母亲,配合这种生见玉仪式,又衍生出中元时以莲叶饭宴请宾客的礼俗,使中元节弥漫着一片送往迎来的热闹气氛。

中元礼俗
开始中元被视为善心施主馈赠寺院供佛祭品的一个节日。后来逐渐成为武士于中元和年终时节给领导阶层送礼的习惯。

在江户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十八九世纪,中元节的送礼习惯便在市井商人中间普及开来。他们往往在每年的中元节和年终专程拜会、送礼给店里的重要顾客。不论是普通百姓、武士或商人送礼,最大的特点即透过每隔半年的送礼拜会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特别是对武士而言,中元节的送礼仪式更具?quot;并未与人怀有任何敌意"的和平意义,对幕府将军显示"今后仍是麾下的忠诚部下"。商人则利用中元送礼为借口,请求客户依旧给予支持,并经常惠顾。他们对这种买人情做生意的做法百做不厌。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1 21:40

4.


赠品
在日本,赠品被视为具有上、下关系的交流物品。通过赠送礼品确认彼此某种程度的交往关系,而不只是为了加深个人间亲密的友谊。为了回赠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出?quot;有东西就与好朋友分享",日本人还要选择特定时间送礼回谢。日本人颇具人情味的分赠文化(收到他人礼物再分赠给别人),可以说是孕育中元送礼习俗的重要温床。

消物
在日本,送礼对于一向喜欢与人分享物品的老百姓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他们称这类经常分赠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礼物为消物。消物一般以食品类居多,特别是柴鱼和海带两类,特别是柴鱼由于有等级、粗精品之分,而广受各阶层喜爱,消费量一直居各类礼品之首。此外季节上市水果,如夏季的西瓜、香瓜等,也是深受好评的礼品之一。非食品类的消物则以招待观赏戏剧、温泉旅行等为代表。

礼之别
日本江户时代(18世纪)中元节赠送的比较高级的礼品包括金鱼、瓦韦(长在岩石、山地、树皮处的珍贵植物。夏天放在屋檐下有防暑凉夏的作用)。另外,江户男子为了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慕之情,也会选择特殊的礼品,如女用内衣裤等。

到了日本明治时代(19世纪中叶)中元节礼品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和服用的丝绸面料,化妆品、手帕、领带及洋伞等西式礼品逐渐取代了传统用品,成为顾客的新宠。

进入昭和时代(20世纪中叶)洋酒、调味品、清凉饮料等新颖商品相继问世,迅速上升为畅销商品。
日本送礼的金额因人而异,媒人是5000日元,老师是4000日元、补习老师3000日元,公司总经理是4000日元。至于送礼人的年纪,从前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居多,其次才是进入社会献身服务不久的年轻人。近年来这一秩序颠倒了过来,年轻人占了上风,目前日本流行年轻职员给上司送礼的风气。送礼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上司多予关照。

御中元
日本的御中元是指从7月上旬起15天内委托商店把礼品送到对方家里。如果忘了或者抽不出时间办理,也可分别以暑中御见舞(问侯)的名义补送,不算失礼。对于特别照顾过自己的人,日本人一般要登门拜访,亲手把礼品送过去。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到百货公司选购礼品送人,原因在于百货公司服务十分周到。顾客只需把礼品编号、赠送对象及自己的姓名、住址与电话号码填写在一张由电脑自理的送货卡上便行了。通常本地区不收运费,外地则收几百日元。对于忙碌的城市人来说,不仅省时省事,而且由商店代办,可免除你推我让的麻烦。
在日本目前最受欢迎的十大礼品是:洋酒、紫菜、罐头、糖果、调料、咖啡与红茶、寝具(毛毯与床单)、香皂、火腿肉、啤酒。每件礼品价钱平均为3000~5000日元,送1000日元廉价品或100万日元的高级品都是少数。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日观赏中秋明月是中国的风俗习惯。日本人也过中秋节,俗称十五夜。这一天日本人将芒草、胡枝子、黄花龙芽等秋草插在瓶子里,供上水果和糯米团子。日本人称这时的明月为豆明月。因为时值大豆的收获季节,意喻大豆丰收祭祀。只有这一天日本人允许外人到自己的地里偷宇薯,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许多孩子用带钉子的竹竿明目张胆地偷取邻家的供品。

彼岸
以春分为中心,其前后7日为彼岸。这时日本人要扫墓。居住在福岛县阿武隈川沿岸的日本人习惯把用经木制作的祭品摆放在墓前。秋田县鹿角郡人一边在墓边焚物,一边唱"老爷爷、老奶奶快来呀"。从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到傍晚太阳落下,人们要举行整整一天的祭祀活动。彼岸的风习几乎遍及日本各地。这时佛教寺院还要举行撞木念佛、六阿弥陀等巡拜活动。

七五三节(11月15日):这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的节日。
凡在这一年满3岁和5岁的男孩子,满3岁或7岁的女孩子都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孩子们穿上漂亮的和服到神社去参拜。这所以将一天定为3、5、7岁年龄孩子的节日,是在于日本人认为奇数是吉利的数字,故特意选择这三个年龄,以求吉祥。


5.


节日中最精采最隆重的节目,就是有20多辆彩车组成的彩车队游行。这些彩车已具有100多年历史。每辆彩车高达7米,有的是二层 ,有的为三层 ,雕刻精致,装饰华丽,四周挂着十几盏大红灯笼,十分豪华壮观。白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夜晚,大红灯笼一齐点亮,光照如同白昼。彩车队由一名身穿和服裙裤的民子(各庙管辖区的居民)率领,两边伴着舞蹈队和声乐队,在铿锵的锣鼓声中缓缓前进。山风习习,彩车队每行进一程,停下来,声乐队吹起优雅的乐声,由一群小伙子组成的舞蹈队,穿着印有龙和鸟羽毛的图案的服饰,踏着鼓点,缓步慢舞。围观的人们热烈鼓掌,欢呼;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节目演完,彩车队继续前进。

高山节历史悠久,据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虽然仅为高山地区的节日,但已名闻全国。所以,每逢节日,全国各地的游客峰拥而至,最多时竟达50多万,把这个仅有几万人口的小小山城挤得水泄不通,这更增加了节日气氛。

此外,在日本各地都有其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地方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并向人们展示出日本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传统地方祭典
日本的祭典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氛和传统礼仪。有的祭典以祈愿为目的、有的为了感恩思报、有的慰藉亡灵、有的旨在却邪除灾,求神灵保佑。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规范化的传统化?quot;祭式"。

五花八门的祭典都有固定的日期和对象,祭祀的内容和步骤也大同小异:先清扫祭场、再斋戒沐浴;然后请神、读祝词、献神馔、献神乐;再会餐,参加者共享神前供品。有的祭要抬着神舆,在一定区域内巡回旅行,宣扬神的威力,祈求繁荣昌盛,表示神与人同乐,祭祀完毕点火送神回去。

除了盛大的祭典以外,还有稀奇古怪的茶碗节、祭虫节、工具节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学园祭、音乐祭、温泉祭、浴衣祭,以及许多与季节变更有关的各种祭。这包罗万象的狂欢祭典,仍是当今日本各地一年一度的盛事,但已转向槔中院蜕桃敌裕闪嘶觥⑷饶值拇剩ソナピ吹淖诮毯濉?

日本的祭典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气氛之热烈,是世界上罕见的。上到市长、议长,下到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蜂拥出动。日本人将"祭典"作为继承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处、强化集团合作、教育社会、传播历史的知识的良俗。

日本各地的祭典,既有迎神、祭神以及与神交往的宗教色彩,又具有季节变化、农耕作业的特色。春天的"祭",往往是祈求丰收;秋季的"祭"是因丰收而感恩;夏日的许多"祭"意在驱除疾病;冬季的新年活动旨在迎春接福,祈求吉祥如意。

三大祭
日本三大祭是:京都?quot;祗园祭"(7月16日至29日)、大阪的"天神祭"(7月24至25日)和东京的"神田祭"(5月14日至16日)。

祗园祭
祗园祭是八坂神社的祭典,起源于869年。当时瘟疫流行,人们大都以为灾难和疾病是一些有力量的人死后灵魂发出的怨恨引起的,当时京都人为了祈求驱散瘟疫而举办盛典,以安抚引起疾病的鬼魂。16日晚上,在街道两旁的屋檐上悬挂着神灯、青帘,还铺垫饰花并竖起屏风,增添祭典的色彩。此外,装饰的花车上点起明亮的灯笼,鸣奏"祗园口亲隹 子"的歌谣(日本"能乐"或"歌舞伎"的伴奏乐),在17日,32种豪华壮丽的花车在街上举行盛大游行,将祭典的气氛推向高潮。参加者身穿平安时代的服装,按照古代仪式进行。夜晚,彩色花车火树银花,绚丽异常。

天神祭
天神祭是大阪天满宫的祭典,这是精神崇拜的节日。白天,狂欢的人群在广场上使劲地抬着装饰得十分华丽的神舆,兴高采烈地向前挺进。夜晚,50艘载着锣鼓、器乐队与美女的船只,跟随着载有彩色花车的大船,在堂岛川上游弋。在名为"神幸式"的庆典中,整条河都是迎神的人偶船、鼓乐船、照明船、伴唱乐队。在传统的乐曲声中,灿烂的烟花竞放,将河装饰得热闹非凡,宛如美丽的神话世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