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之那里!

答案:4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7 17:09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6-06 21:1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之那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6-06 21:42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6-06 23:56
6.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擒住韩信,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稀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稀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吕后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二人商定对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计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军人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称是皇上派来报信的,说陈稀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第二天,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大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至匈奴。你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所以我来;劝你同我一起进宫,向吕后道贺,消除人们的怀疑。”萧何说的很有道理,不由韩信不信。何况萧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脑捕杀净尽。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帝“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 2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6-06 23:32

韩信呢开始默默无闻,在跟刘邦混之前还和猛人项羽混过。结果由于项老大太猛了,所以没混出个样子来就走了投奔刘邦。

韩信和萧何聊过之后感叹到:真是人才啊,就推荐他去见刘邦。刘邦见是萧何推荐的就想随便让韩信当个小头目啥的。因为韩信为人比较高傲一点就没接受,连夜走了。萧何知道后趁着月光就去追韩信,结果又把追回来了。萧何就亲自去找刘邦说,老大,这个韩信是个帅才啊,可以让他当主帅啊。结果刘邦就相信了萧何,筑坛败将,让韩信带领下面那些小弟们。韩信也不负刘邦所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韩国,赵国......十面埋伏,而且还没有失败过!

后来就仗打完了,一切都好了,结果被从楚王整成淮阴侯了,最后刘邦出去玩,吕后趁着刘邦不在就起歹意了,说韩信谋反。就让萧何把韩信骗进宫去。结果韩信就这样被整没了。

所以韩信成功是靠萧何的举荐,韩信的死也有萧何的责任!

  • 3楼网友:duile
  • 2021-06-06 23:10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根据司马迁的的史记中记载,萧何确有其人,乃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人遂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或一件事情造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从容对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呢?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吕后在朝中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身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从容谋划的。可见快刀斩乱麻,萧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