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科普:我国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是哪个朝代消失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6:53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4-07 15:36
求科普:我国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是哪个朝代消失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07 16:00
从古至今,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古代一席坐四人,共坐时,席端为尊者之位。独坐时,则以中为尊,故卑贱者不能居中。既为人子(即尚未自立门户者),即使独坐也只能靠边,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则应把长者安置于另外的席上,称为“异席”。
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狭义的“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竹席)上,是为了防潮而垫在身下的,故可铺几重。《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但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
礼崩的同时,四面八方的其他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治地位,丝路传来的胡床等坐具,佛教的兴起带来的高足坐姿和新的礼俗,让高足家具不再只是皇室小圈子的玩物,以及僧侣的参佛习惯了,被更多人所熟知。但是到南北朝这个时候还是没有能充分影响到大多数人。到了五代十国在名士、文人的圈子里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这时候我们开始能在传留下来的古画壁画里看到。

这个变化是要经过长期的礼俗和现实的冲突才能成功,经过隋唐,五代数百年才被民间大量学习和改变。到宋朝,基本上垂足而坐以及高足家具才算普及到民众。
其中出现了很多推动这个变化的原因,
比如服饰的变化,那时的服装本是一层层布料,但是没有内裤,有也是留裤裆的,而跪坐是可以完好得遮挡你的下身;你要是叉着腿坐着,那就叫非礼了。而随着游牧民族的一些文化入侵,(游牧民族要常骑马,必须有裤衩)裤子就传入了中原。垂足而坐从此就显得自然多了。
木工技艺,到唐宋时期的木建筑更是到了巅峰,桌案几类等家具也已经是成熟度很高的家具形式,为椅子的创作和制造提供了强大基础。而宋初版印的《营造法式》等木作书籍大量的发行,也为民间的家具制造提供了专业知识。
魏晋南北朝
谈玄之风盛行。出现了新的起居习惯,使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起居方式,为隋唐五代垂足起居方式与席地坐起居方式的等肩并存奠定了基础。魏晋延续了秦汉时期以床榻为起居中心的方式。榻在这个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还放有笔、砚和投壶,使人会文之余,还可游戏娱乐。
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在文化艺术上丰富多彩,由于大兴宫室和贵族府第,家具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起居习惯呈现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的情景。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中国的垂足家具才逐渐兴起,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逐步完形,并完全取代席地而坐。
唐朝以前的席地而坐的“席”,算是当时的坐具了。魏晋南北朝时,西方的椅子、折凳等坐具陆续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由双腿盘坐在地上而变成坐在椅子上。至隋、唐时代,席地而坐与垂足而坐两种生活习惯已经同时并存,透过现存的绘画可发现,宋、元时期垂足坐的椅、木凳及高型桌、台、案等家具已大量存在,而传统床榻等席地而坐的家具,其坐面与地面的距离亦已升高。可见垂足坐家具已稳固地占据宋、元家具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而为习作时代稳定成熟的家具形制带来了若干变革的因素,而此前已经出现的来自西域的胡床,更成为家具变化中一个特别有生命力的生长点。传统家具中,席与屏风,也包括各类帷帐,都是可以折叠、方便移动的,胡床的迅速被接受,可折叠而便携,大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北朝时,胡床用于军中的事例有不少,戎服垂足坐胡床,自然既舒适又方便。
家具增高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便是坐姿的改变。由跪坐而易为垂足坐,以及旧日为人所鄙的踞坐。佛教被人接受,踞坐却很难通行。宋文帝时郑道子与沙门书,论踞食的简慢,以其不合中土礼俗也,即“稽首至地,不容企踞之礼;敛衽十拜,事非偏坐所预”,由此引起一番很是激烈的辩论,与者甚众,最后甚至由司徒王弘以及朝臣奏请宋文帝裁定。

从晋开始,跪坐的礼节观念逐渐淡薄,坐姿随心。
到南北朝,高形坐具出现。
入唐后,席地起居的习惯逐步有所改变。不仅椅凳多见,高形桌案也开始出现,但跪坐仍存在。唐代处于交替时段。
因为高脚坐具更健康更舒服,在五代到北宋的这段时间全面普及。
宋代,桌椅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桌椅的流行,在上层社会还有颇大的阻力。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可见北宋时期士大夫家内的妇女还不得坐椅子,否则即被视为不懂规矩。
随着社会的进步,椅子作为一种方便的坐具广泛普及。宋代之后妇女坐椅子就不算违礼了。宋代进入完全高坐时期,南宋已相当完备,而明代至清前期达到鼎盛。明代、清代人们的思想还被礼仪、宗教等观念束缚着,封建思想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那些被认为不够端正的三角形、梯形等造型被完全否定。
明代的椅子在当时是表示威望和尊严,坐起来并不是非常舒服。如中国皇帝的龙椅,刻了九条龙盘在椅背和扶手上,其中一个龙头就雕刻在靠背的中央且是突出的,人要是靠上去会顶背。还有宝座,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及象征社会等级或荣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