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素描的方法有哪些?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5-18 07:2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5-18 07:49
多练习,找老师,掌握好技巧才会画好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5-18 11:44
- 2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5-18 10:56
一、观察方法
二、形体结构问题
三、物象的表现
四、阶段性的学习
完善答案:
一、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是“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首先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的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客观对象的关系,再从整体中观察局部的变化,要将局部的细节连贯起来整体把握。整体观察不是消极被动的全面接受,而是一开始就要牢牢抓住这个总的感受,要敏锐鲜明地捕捉到客观物象大的形体结构,动态特点,比例关系及黑白关系,这一点非常关键。不能过早地观察和刻画局部细节,从整体入手,再塑造局部细节。虽然落笔在局部细节上,但头脑中要有整体意识,不是单在画局部而是在画它们的关系,使这个局部处在整体之中,实际上也在塑造整体,所以画好素描不但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还要有认真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它,不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只是表面粗描淡写地了解,必定会被物象的外表现象所左右,就容易丢掉或忽视物象内在的精神气质,这也是极具个性和区别他人特征的关键所在。所以,观察方法不对头,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完整或失去准确性,失去应有的价值,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二、形体结构问题 在素描基础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真观察和对形体结构的敏锐反映能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客观物象的形体是由它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组成的,其形状和体积表现千姿百态,要善于把它归纳和组成近似的形体,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其形体特征。在素描训练中时常讲的要抓住物象中的大的基本形,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基本形的把握可以摆脱许多不太说明问题的细部起伏变化,把注意力放在大的倾向上,那整体给人以更肯定、清晰和印象深刻的形体造型。形体是认识客观事物和掌握造型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课题之一,没有形体的造型艺术等于无稽之谈。 在素描的训练中,我们不仅从客观上认识掌握形体,还要强调主观上反复推敲去把握形体。把握形体更要把握物象的结构。结构有两层意思,一是客观物象形体构成和组合关系,二是画面诸因素的构成和组合关系。在素描教学中,造型是素描的核心问题,而结构又是造型的核心问题,所以研究和掌握结构是画好素描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结构是客观物象内部的构成与排列,而形体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没有结构就是没有形体,内部结构注定了外部特征的形象。作为一个客观物象的整体来讲,这内外两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画好素描是十分重要的。在研究和掌握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画面结构诸因素的重视和研究,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才使画面在矛盾中取得统一,使画面富有生命和活力,产生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画面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物象的表现 点、线、面是绘画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也是素描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用点线面在两度的平面上可以营造和表现出具有三维空间效果的万物世界来。它给人以充分发挥塑造形体空间的能力,并赋予画面中形象构成新的意义、借此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黑、白、灰关系在素描训练中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明暗光影的作用下,画面中描绘的客观物象所形成的色调变化;二是构成画面的黑白关系。因光线的照射而出现的三大面五调子及其由此所表现出丰富的明暗层次变化,最后统一归纳到大的黑、白、灰色调范畴之内。在素描基础训练中,画面黑、白、灰的营造和运用,它们之间既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既对比又统一。在画黑色块时要注意白色的安排,处理灰色块时又要考虑黑色与白色的关系。通过对黑白灰色调的研究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对比与和谐统一关系,通过光影明暗的观察和训练,拉开黑白色调的范围,充分表现色调的变化,随心所欲地用黑白调子描绘出浓厚、立体的物象以及精细而微妙的局部变化,从而为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空间感发挥重要作用。 四、阶段性的学习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由于是基础学习,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理解必须经过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过程;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是保证学好素描的前提,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在艺术的田园里驰骋;只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做到精炼概括;只有探讨研究客观规律,才能由必然走向自由。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貌似天才而超前创新时髦式样,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而走捷径的人,将适得其反。只有在学习阶段坚持“严”才能在以后的艺术活动中达到“放”。同时,在素描的训练中,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进行组合、概括、提炼,其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也是对个性的引导和审美意识的学习。 通过一段的强化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明确了,主动性加强了。科学的理念,严格的训练、深刻的体验与尝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验到素描艺术的无穷魅力。 素描基础训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写生中都体现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感受。它包括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训练,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与亲近自然的素质,素描训练的严格要求,正是培养学生的感受,把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画准确。空间透视、明暗变化不仅要有感受,还要能捕捉到这种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于造型当中,这也是对感受本身的丰富与深化,是个性的表现。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和正确发展艺术个性,又要掌握牢固扎实的造型的能力,这才是每个人的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画好素描静物-----静物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 、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可用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写生步骤: 科学、严格的方法步骤不仅能够保证作业顺利进行,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确立构图 推敲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2.画出大的形体结构 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 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 3.逐步深入塑造 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文要的、关键性的 细节要精心刻划。 4.调整完成 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形体素描 以结构线条来描绘对象的素描,我们暂且称它为形体素描。在这种素描静物画中,作者对被描绘的物体以几何形体结构为原则,予以简化和强化。由于采用透视的截面剖析的描绘方法,物体的结构组合关系以及物体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在画面上肯定、明确,清晰可见。这种形体素描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与空间的想象能九 由于线条本身具有 多种的表现力,因此,使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更为自由、生动。结构线的运用,直接表现出和暗示着物体之间的质量、体积、远近、方位、对比等特点,并且排除了那种如实的描绘物体明暗和细节的方法,代之以线条表达形体复杂的体与面的结合,因而获得比自然形态更强烈的艺术形象。 素描中常见的灰、碎、浮、僵的现象剖析 灰 :是素描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一幅素描画得灰,是指画面效果平淡,调子层次拉不开,显得没有精神。造成画面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客观对象,由于写生的对象处于光线比较平均或微弱的地方,影响了物体的立体感,缺少层次上的差异和节奏感。如果作画的考生依样画葫芦,没有对物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及对画面明暗作恰当处理,就必然导致画面出现灰、平的毛病。纠正的方法是,根据对物象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对明暗层次进行排队,根据物体结构转折的强弱,大胆地加强明暗对比效果,使物体的结构关系更加明确而强烈。这种主动的艺术处理在素描写生中是非常必要的。造成画面灰的第二个原因是作画者写生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作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时,缺乏对整体明暗层次的把握,忽略大体,到处都画得一样,最后导致明暗层次拉不开。纠正的方法是把亮面、中间面及暗面反光几大区域明礁区别开来,同时在各明度区域进行更深入地比较和表现,这样就能画出结构分明、明暗层次丰富、结实响亮的素描作品。 碎 :考生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形,画面中的物象的比例、结构、特征都不错,但是物体的结构转折关系及明暗层次画得琐碎、花乱。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整体意识薄弱,缺乏归纳和概括处理能力。整体感在素描造型中是最重要的的能力之一,决不能轻视。克服碎的弊病主要的方法是加强对物象结构、明暗的整体比较,加强归纳能力,善于概括,敢于忽略次要细节的微小变化,从而加强和突出重点关系。说到底,只有看到整体,才能画得整体。 浮 :是指画面虽然表现了很多明暗层次,也注意到了主次的明暗对比关系,但是给人感觉物象表现不结实,抓不住结构的具体关系,显得很空泛。这主要是对物体的结构理解不深刻,没有真正的把握物象各部分结构的具体转折、起止、穿插关系,从明暗大块面上表现了层次的差别,但没能抓到具体的结构点。应该加强对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搞懂各部分关系,并用明、暗体现这些结构关系,这样,作品才能画得结实和实在。 僵 :造成僵的毛病主要是对于物体结构的理解不口表现过于机械,缺乏灵活性,对物象的形体抠得太死、太概念化,没有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虚实变化。纠正的方法是除了对结构与明暗关系作理解十生的分析外、还要抓住物象在特定光源下的变化关系,同时,对那些关键性的结构细节的微妙变化也要牢牢抓住。“尽广大,致精微”,这样才不致流于概念化和僵化。 素描写生中有哪几种常用的光线 素描的写生训练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个涉及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问题。素描的光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灯光又有单灯和多灯之分。相比较而言,灯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画一些,因为灯光的光线比较单一和固定,物体被照射后的明暗关系比较简单,对比较为明显,前后关系也比较突出,是初学素描者常采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灯光的照明,可使物体明暗变化丰富、层次多样、对比协调,是素描训练整体把握、概括处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现自然光,要比表现灯光难一些,因此,要先进行灯光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自然光的学习。 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在素描训练中,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初学素描的同学,要注意进行各种光线的学习,切忌只依靠单一光线的训练。 初学者怎样用好橡皮 大家都知道,橡皮是一种修改工具,它可以轻易擦掉不需保留的线条。但是,每个教美术的老师都会告诉你:要少用橡皮。大量地使用橡皮,是初学者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最普遍的现象。初学者改错误的时间,要比花费在表现上的时间还要多。初学者往往觉得有些线条不好看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错误,迫不及待地要将那些“无用”的线条擦掉。事实上,在素描的草图阶段,不要计较线条的好不好看,因为随着作业的深入,会将那些线条覆盖住。你认为“错误”的线条,还能起到重新修正的参考作用,一旦擦掉,刚刚犯过的错误,容易重犯。为了减少橡皮的使用,我们应该做到: (1)下笔之前认真观察,做到画前心中有数。 (2)控制好作画动作,做到下笔准确。 (3)不要急于求成,下笔时要先轻后重。 (4)从最终效果出发,考虑前后步骤。先将参考线条涂于较暗一侧,再进一步修改确定。 能做到以上几点,保证你不用橡皮也能完成作业。 橡皮不光是可以去掉不必要的线条,还可以调整画面的明暗对比。当我们觉得某一处色调太暗,需要增加亮度时,可以用橡皮减色,以达到满意的对比效果。 橡皮还有一个调整作用,它可以加强画面的虚实效果。虚实是表现视觉空间的主要手段,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强调形体结构,造成了体面衔接和轮廓表现的呆板,使形象单调和缺乏空间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根据需要,用橡皮将一部分线条擦虚,形成物体的虚实对比和变化,马上会使画面产生生动和富于空间的效果。 在橡皮的使用中,初学者可能会发现,在某处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会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痕迹,它可能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这说明,橡皮除了它的修改作用以外,还有一种表现的功能。但初学者不要对这种偶尔产生的效果频繁使用,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表现的必然性训练上。 画素描,这些问题你注意了吗? 当前,高三美术考生已进入美术训练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而言,训练的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笔者多年针对素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个人经验,现就素描应试训练和美术考生谈几点体会: 一、你时刻在注意“整体观念”吗? “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死抠局部,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花、杂、乱。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处理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专注局部,忽视整体”将最终造成“整体”的失败。 二、你是否在用“心”作画? 绘画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作画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情绪、感受极大地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画面是空洞、没有感染力的。有的同学认为“画得多了就提高了水平”,于是一味地增加作业数量,盲目延长作画时间,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努力”。而实际上呢?由于身心疲惫,作画时已经是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能集中了,何谈 “思想”与“激情”?其作品也只能是徒有形式,毫无神采。“多画”是在“画好”的基础上多画,而不是无目的的多画,在作画时出现厌倦情绪时可休息片刻,或改画色彩、速写,实行自我调节。只要用“心”作画,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 三、你会取舍吗? 有的学生素描基本功应该说不错: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体积感强,并且深入得十分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所画对象、背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像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技术熟练”,而谈不上“艺术高超”,因为画面没有重点、没有取舍,什么都画其实就等于什么都没画。所以在深入时一定要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结合自己的感受,将对象理性地、艺术性地反映在画面上。要大胆取舍,该突出的刻画入微,该省略的一带而过,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你重视临摹吗? 在很多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喜欢画写生,不愿在临摹上花费时间,也不屑于临摹。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临摹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每位成功的画家都通过深入临习、研究、借鉴前人的作品并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临摹优秀作品来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可以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头脑更具理性,实现作画水平的有效提高,实在是一件很“便宜”的事。在重视临摹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取法要高,一定要选有代表性的大师、名家的作品,也就是说要临“好”作品,才能汲取到营养;二是对临摹作品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全盘照抄,要做到去粗存精;三是临摹要有一个“度”,要与写生结合进行,临摹是学习手段,写生才是目的。要避免因盲目、过多地临摹而压制思维,束缚个性的发展。 五、你是否在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 有的同学忠实贯彻“苦练”战术,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水平却长期停滞不前,许多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他们很“勤奋”,但不会总结经验,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勤奋”只能算是漫无目的地蛮干。“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保持优点的同时,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你注意到不同院校、专业的考试要求差异了吗?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对考生考查的主要是素描的方法和造型,但不同的院校对素描的画法、风格是有一定的偏好的,不同系科、专业对考试的命题、作画要求和评分标准也有所不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根据自己的报考意愿,针对不同的院校、专业的不同特点、要求,确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与训练,也是美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来人谈美术统考经验:画素描不要急于上阴影 作为一名参加过统考的老生,我想对今年参加艺术统考的学生提出一些应对考试的方法和窍门。首先,我认为自信是必须的。要相信自己是画的最好的。提早一些出门,进考场抽完签后,找到自己的位子,做完准备工作后,能留有一段时间来调整情绪。 考试的时候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急于求成,因为考试的时间是很充裕的。只要当是一次平时的小练习就可以。画素描不要急于把它上阴影,形一定要抓准。一般用一个小时来定形。如果形还没有打准,等上完阴影才发现的话,就不易修改了。作画时一定要抓住体块关系。黑白灰分明。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要明白阅卷老师在经过长时间的阅卷后会产生审美疲劳。切勿抠细节,此类作品不会被第一批只有的筛选所淘汰。画速写时,要先定下大概位置,抓住正确比例关系。其实说了那么多,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 3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18 09:38
说真的,画素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一直对着石膏像,很无聊,特别是周围又没人说话,闷死。
可以选择画两次素描,再画两次色彩,再画素描,这样隔着就不会感到无聊。
画素描就是多画,画的多了就画的好了。
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去买一些素描的书,就是那种一步一步画的,只要模仿就好了。
- 4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5-18 08:19
你是不是刚开始学画画的?
素描没什么技巧,就是多加练习。想当年我画画的时候,一开始很烦画素描,感觉很没意思。
后来在我坚持一个星期之后发现自己花花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画画需要自信,要给自己加油。将自己一个星期前的画很一星期后的话作对比这样会给自己有很大地提高。
还有啊,我记得我那时候写生时最喜欢坐在画画很好的人的身后,这样我在不会表达时就有个很好的小老师,这样我也就学会了一些画画方法。
画素描最重要的就是亮暗灰这几个面。你的暗面一定要按下来。
明暗交界线的左右过度是很重要的,这个一定要掌握好。
你的问题其实不是很清晰,你最想问的是哪一点啊?
我可以再跟你详细的说,我也是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