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薄弱学校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00:27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3-17 03:54
什么是薄弱学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17 05:28
教育更不上步伐的学校。
薄弱学校改造的思路
薄弱学校建设要在充分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软硬件建设,尤其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深度,使学校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薄弱学校改造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虽经各级行政部门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对择校、乱收费等问题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而“实施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又是现阶段上上下下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识。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立足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并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脱贫”,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从目前来看,薄弱学校并不是人们评估、测量、量化的结果。但它并不影响人们的认定。从政府角度看,是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生源,信息资讯,升学率,教学成果等方面与各级各类示范性学校相比或多或少存在差距。从公众角度看,是教育质量低下,升学率不高,校风校纪不好;当一部分人这样认可时,另一部分公众也将半信半疑的认同。每家一个孩子,谁愿意让他的孩子去做实验品?从学校角度看,是生源素质差,教师素质下降,学校管理困难,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学校与兄弟学校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其实,薄弱是相对而言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相比,农村学校薄弱;都市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城镇学校薄弱。而目前政府实行的布局调整,加大薄弱学校的投入,均衡师资力量,对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等,已使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距不大。那为什么还有薄弱学校呢?这是社会主观认识的结果。
  三、薄弱学校的现状
  生源素质差,学生教不会,管不住。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学生生源、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通过多年的积累,“马太效应”的作用,薄弱学校的品牌已然形成并根深蒂固。
  谁来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通过让薄弱学校享受特殊政策,均衡师资力量,通过限制择校,通过更换校长,以期望薄弱学校能杀出一条血路,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薄弱“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在市场经济下,人们通过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通过经济杠杆的动力,使择校行为越演越烈!这就是当前教育的可悲之处!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则成了政府的永远的心愿与心病!要改变这一现状,剩下只有通过学校自救。薄弱学校首先要做好自我诊断,只有找到学校的问题所  在,才能通过自救改变薄弱现状。
  四、薄弱学校诊断
  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深层次的诊断,找出学校薄弱的根源。为什么在政府向薄弱学校几番努力之后仍然效果不佳?是因为公众与学校、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平衡。公众主观认识上的薄弱校还是薄弱校,公众只看到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并没有看到你在软件建设上的努力。即使你能达到信息上的平衡,公众还是会观望,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品?这是外界的主观因素。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问题更多。大致分为: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后进生集中的薄弱学校,教育不遵循、不了解后进生成长的特殊规律,是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走上歧途的标志。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薄弱学校是要解决后进生相对高度集中的教育,要办以德育立校的国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谈改变薄弱学校的出路,不谈解决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问题,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受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以及优质资源辐射半径的逐渐扩大影响,致使薄弱学校的生源结构是优质生源少,招到了又可能择校而去。学生来源渠道差,素质参差不齐,外来学生增多问题学生多,这从根本上注定了薄弱学校学风、校风的不良。从对这部分学生诊断的角度看,生源素质不高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是动力性困难,即能力指标正常,个性较差。病理表现为缺乏学习动机、恐学、厌学,过度焦虑的态度缺陷;或缺乏学习策略、达标度低、学习程序不合理、学习技能缺失的学习方法缺陷。这是班风、校风、学风的心理环境影响造成的个性缺陷。而我们薄弱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是追求公众的认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是扩大生源、并提高生源质量。我们如何做的?“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比,越比越没有信心;看后进生的缺点多,看后进生的优点少,越看越没有耐心;批评后进生的话多,表扬后进生的话少,越批评越没有爱心;只盼后进生快点进步,不愿后进生出现反复,越盼越没有恒心;只知训斥后进生,不知与后进生交心,越训越没有诚心;对后进生的缺点只知烦心,不作调查研究,越烦越没有匠心”凡此种种。我们不改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在薄弱学校建设上有所成效的。
  管理机制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从学校内部来看,薄弱学校的根源首先是教师管理机问题,是管理理念不把“以人为本”放到首要位置的问题,是把统治、管理、压制、限制、束缚等放到了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的问题。为什么呢?是因为抓表象而不是抓根源。为什么抓表象建设在薄弱学校放在了重要位置?因为它的形象不佳、因为它追求升学率、追求政府与公众的认可与荣誉。这样功利化带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必然是积极性难以调动,最终使学校整体利益下降。而薄弱学校整体利益的下降又必然带来教师个人利益的下降,这又必然导致教师人心涣散、对现状不满、教师素质的下降,从而人心难以凝聚;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管理软弱无力,改革步步维艰,教育质量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社会形象差,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的结果也必然持续下去。
  其次,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决定了薄弱学校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针对这些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不能从因材施教角度出发,而是寄希望于严格统一的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去实现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这就造成了我们知识教育与做人教育的分离,当然也就走向了教育的歧途。当我们忙于处理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到处救火的方式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能不能真正的实现大面积的转化,能不能经受住学生出现问题的考验,并扭转社会评价不良的影响。
  师资薄弱可以说是薄弱学校共性。要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教师是根本。薄弱学校更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占领教育改革前沿,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行为,不然与名校的师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薄弱学校面临的困难比一般学校大的多,如资金问题,使激励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支持,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精神上愿望缺乏鼓励,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尊重,最大的苦恼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得不到发展进修的机会,成绩得不到承认,晋级受挫等。这些会造成教师缺乏进取心,教育科研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师待遇上与名校有差距,难留住教学骨干人材。对于师资进修、培训、科研,我们薄弱校的校长会认为资金少,与薄弱校无关,是重点校的事,更是大错特错,错过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可以说,薄弱学校依然试图期待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平衡师资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自己培养。渴求优质师资与实际做为的矛盾,教师希望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缺乏进取心的矛盾是薄弱学校增强师资力量的主要矛盾。
  人际关系不和谐也是薄弱学校遇到的一大问题。由于薄弱学校积累了较多的问题与矛盾,教师之间,领导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致使学校工作又受到人为的影响。有教师受到打击也有领导工作受到人为抵触,学校工作陷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解决思想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开展,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致使学校改革、学校管理阻力重重。另一角度看,由于学校管理软弱,往往是校长独断专行,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势必出现,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又势必会引起新的矛盾。当然,这些矛盾可能没有激化,只是隐而不发,但隐而不发不见得就不出现阻力,由此出现的阻力要克服反而困难更多,因为你不知道阻力来至何方。究其根源,有领导作风问题,有教师素质问题,有情感交流问题,有用人不当问题,有工作方法问题。由此,人际关系不和谐成了束缚学校的情感因素。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由人际关系而引发问题在薄弱学校也并不奇怪,甚至“天高皇帝远”而表现得更为严重。
  客观因素,总的来看大致有: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强校”辐射半径逐渐扩大,生源来源渠道差,生源素质较低。二是由于前几年的学校分级制,及集中力量办优质教育资源所形成的品牌:“重点校”与“非重点校”。这是政府为满足当时公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所无可奈何之所为,而现在需求增大,政府对教育建设力度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反应滞后。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五、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
1.是要有不等不靠、自奋自强的精神。利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寄希望于政府出面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都能脱贫。要主动抓住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办满足群众渴求的教育,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市场在任何领域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薄弱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我们可以建自己的特色,用优质特色教育来赢取消费者的认可。
  2.是高起点硬件及辅助建设。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学校硬件先进软件落后、或软件先进硬件落后,都不一定会成为薄弱学校。所以,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强软件建 设的同时重视硬件建设。要加强硬件建设,改变学校落后的办学设备设施,必须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薄弱学校抓硬件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高起点。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我省目前已为农村中小学装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这已为薄弱学校实现办学条件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如何能用好?首先,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不要怕不会用或用坏而让它闲置;二是必须有推动薄弱学校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三是要培训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借助现有的、有限的教育设备资源,捕捉现代教育手段的机遇,使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由理念转变为现实。
  3.是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取得外部支持,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建设,学生来源,升学等方面给予关照,建立网站,提高学校无形资产实力。努力树立育人形象,如通过家长开放日、通过短信、电话与家长建立教育反馈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感到自己及孩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长看到学校的优点与长处。如通过建立学校短信息发布平台,让家长及公众及时了解信息,达到信息上平衡,使之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如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学校建设努力方面,也可以是争求建议方面,也可以是与家长合力教育学生方面,也可以是发布人文关怀方面,都能及时让公众了解。只要在这方面做的好,即可以达到与公众信息的平衡,又可取得家长的信任。还可走出一条办学的特色。另外还要重视抓好社会环境改善,重视办学的人际关系,多多与周边进行沟通,取得公众信任与理解。虽然这些不是薄弱学校的主要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激化,也必然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在薄弱学校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效应。虽然这样做在短期内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在这方面的努力早晚会得到公众的认可,也能在形成教育合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4.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调配给自己,这也是联合多方力量的要求。事实证明,虽不能把希望寄于此,但仍有可为。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与便利。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科研,使教师的进修、学习、科研等充实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要在这方面做出大力支持,并表彰先进。薄弱学校薄就薄在师资上,不能把师资上的努力在与先进学校师资相比的过程中失掉信心,只要坚持,师资上的差距将会很快缩小。因为薄弱学校教师在解决处理这样或哪样的学生问题时,在教学与育人方法方面或比名师更优秀,通过培训教师的  收获也更大。
  5.是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建设。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薄弱学校的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风、校风的问题。要薄弱学校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状态。要从学校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等转向育人理念。一句话,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要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一但后进生有了方向和动力,再接合符校情的教学策略,教学质量的转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是国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要把求知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帮助他们去学习,引导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要把做人教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放在首位,解决他们学习的动力性困难,把做人与求知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立校之根本。薄弱学校首要的必要的就是要把做人教育放大到夸大到比求知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求知教育,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根基,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6.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团队建设。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的力量是精神不是物质,要充分利用人善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优点。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充分依靠教师,学校不是一个人的学校,它是教师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是人民大众的学校,学校管理脱离群众它一定是失败的管理,所以做起来就需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来看待。要充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是教师的自己管理,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又是被管理者、监督者,具有权利、义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复合性。要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的需要是教师的弱点,要具有服务意识,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政治进步,改善工作条件业务能力提供便利。要让全体教师明白,管理层并不是管理大家,而是服务于大家,是大家公认规则的监督者。管理要充分考虑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利益的关系,不要在有损教职员工的利益的情况下对待改革。一般情况下,学校改革对教师利益和生活福利是有一定影响的,而教师会比较注重个人的利益和福利。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学校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即教师的主体收益要与其教育工作质量联系起来,教师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学校的利益,达到个人与学校利益的和谐统一。
  构建和谐管理局面。要“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成就感,让薄弱校的待遇不薄。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发挥人性的优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人心涣散,人心难以凝聚问题,这是改薄建设最大的阻力,必须认真去对待。不然,一切努力就会白费。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符合校情的规划,洞察校情师情生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认真听取教职工建议并力求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赢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实证明,民主管理,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是发挥教职工建校热情,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人要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人方面,不能只用猪八戒,图其听从领导,顺应领导。更应重用孙悟空,让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进入学校建设中来。要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为教师提供追求成就显露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学校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教师的利益,在维护教师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利益。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改革要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有意识地扩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面,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渗变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发展对立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业务素质不高、不团结、不协作的散兵团体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团队的合力是团队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些,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更重要的是情感。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私立学校的教师积极性如何?因为它的教师为了自己的生计,不得不听从条条框框,对不合理的管理听之任之,积极性受生活所迫。而公办学校不行,公办学校要打造优良的团队,就不仅仅是生活上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是薄弱学校应引起特别高度重视的。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改革阻力就小,大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理解你、支持你,不理解的也很容易化解,因为你们可以敞开心胸交流。想像一下,人际关系不好,你能交流,他会听吗?会和你敞开吗?处理不当就会引来众多的阻力,还会失掉公信力,得不偿失。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
  六、对待薄弱的态度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校存在的问题,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有勇气承认并深刻认识到学校薄弱的根源,才能找出差距,对症下药,不然,改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承认薄弱需要勇气,认识薄弱根源需要理性的分析,同时也意味着对过去工作的否定。对待改薄工作的态度,不同的思想路线会有不同的决策,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对待教育的问题。放到什么样的高度来对待问题,以及有没有改革的勇气的问题,是关系到是否断送学校发展的机遇问题。选择改革的道路和方法必须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必须符合教育工作规律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要本着先易后难的进行,要以管理建设为主,积极创造改革条件内外环境,当具备大面积改革时,才能全面推进。要选准突破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进行,逐步推进,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改薄。且不可急于求成,因小失大,欲速则不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