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22:03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2-05 15:06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2-05 16:01
(答案→)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2)注意材料信息“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体现了大一统思想;“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3)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4)明心见性,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修己治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更好地治理百姓。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一种不切实际的学风,过分强调对心性的培养,忽略了实际做事能力。因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2-05 16:54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