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冬季一九、二九、三九、四九如何划分的? 从哪天算起的啊?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9:14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04-02 06:47
冬季一九、二九、三九、四九如何划分的? 从哪天算起的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4-02 08:04
从冬至之日起,进入“数九”。“数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不过,我们这儿的“九九歌”有所不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这可能和地域有关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02 13:17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有多少人还能很熟悉的说出来?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甚至将来,这些习俗的存在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下面我们解释一下 这个 九九 习俗 :
上面这首习俗语是我们的“九九歌”。
  中国农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瓣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 2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4-02 11:41
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
  • 3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4-02 10:42
从冬至那一天开始数 ‘九’,9 天就是一个‘九’,以此类推。一共 9 个‘九’。自冬至 105 天,是‘清明’。
  • 4楼网友:野慌
  • 2021-04-02 09:15
从冬至之日起,进入“数九”。“数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南北朝时,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从冬至算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从“一九”后第一天算起,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从“二九”后第一天算起,第三个九天为“三九”......以此累算,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出九”。

民间流传“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5楼网友:渊鱼
  • 2021-04-02 08:33
“九天”是冬至到惊蛰这段时间,第一天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
“九天”顾名思义就是以每九天为计,201年冬至12月22日是一九的第一天,2011年1月9就是三九的第九天,2011年1月18日就是四九的第一天,我们这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之说。一九至四九正好经历了农历节气的冬至、小寒、大寒,所以是冬天里最冷的一段时间;过了大寒就是立春了,天气将渐渐转暖。
“入伏”和“数九”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用农历(也叫阴历)和六十甲子的记时方法,描述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节。

夏至节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以后每十天一伏,共30天,直到出伏。

冬至后第一个壬日数九,以后每九天为一阶段,依次是二九、三九……直到九九,共81天。

这就是:“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