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人人都要有财务思维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6 16:38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4-26 11:35
为什么人人都要有财务思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19-05-11 10:58
每个个体或组织只要在这个经济社会生存,那必然就会涉及到如何管理好“钱”这个财务问题,只是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把财务作为单独的一个技能或者思维去管理和强化。
单就个人来说,一个人从哪里获得金钱,如何又把钱花出去,花钱途径是选择消费、投资、理财、购买保险还是储蓄。这就是财务上最基本的现金流的问题,把它用表格呈现出来,就是简单的财务“现金流量表”。
再比如说一个家庭,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劳务、转让资产等等,支出包括日常生活油盐米醋、教育培训、电影音乐娱乐消费等等,每月或每年总体计算一下,看看这段时间家庭总的收入减去总的支出,剩余部分就是家庭净收益,或者叫此段期间的家庭利润,把它用表格呈现出来,就是简单的财务损益表(或利润表)。
如果你能在做活动决策时都会思考一下此事项对金钱有什么影响、是个赚钱还是赔钱的买卖,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走上“财务思维”的康庄大道。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凡事都想想是赚还是赔,要花多少银子,又能收到多少金子,最后能留下多少钱。这就是培养财务思维的最基本思路。
什么是财务思维?
很多人可能一听到“财务”二字,立马就会头大,说财务全是会计金融税法的专业术语和一大堆数字,“剪不断,理还乱”,简单一接触就会让人生烦。
其实除了数字本身比较枯燥、单调外,还与我们这些财务从业人员自身比较喜欢“内秀”有关,大部分财务从业人员都和我差不多,不擅长交际,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长期以来,这就造成了外界对我们财务从业人员的一个直观看法——木讷。其实,我们都是内秀(宅男、宅女),时髦一点就是“闷骚”。呵呵呵,得罪同行了!
财务思维,简单解释就是个人或组织在做决策时把损益、现金流等因素考虑进去,这就是拥有了财务思维。至于以上因素考虑的是否全面合理,那是后期自身能力和修炼的问题,而不是思维的问题。
不管是开拓新市场,还是收购新公司,决策者脑海里总是会想着这单到底能挣多少钱。有了这个念头,收购企业或开发新市场时,必然每天更新企业的估值和收益表,对成本、收益、净资产等各项进行估值时也是慎之又慎,以免花了冤枉钱。
财务不是仅仅局限在历史数据中,还非常关注未来的发展。财务包含范围相对比较宽泛:会计、税务、融资、预算、计划、内控和统计等等。如果把财务仅仅定位或者局限在以前账房先生的记账范围内,单位财务部门将失去其大部分功能;这就相当于企业聘请了一个著名的俄罗斯大力士,但仅仅是让他坐在传达室看大门,同时还嫌弃他拿工资。
日本资深会计师安本隆晴在其著作《人人都要有财务思维》中曾经提到:经营决不会永远一帆风顺,若不能觉察到伴随而来的风险,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无法持续或发展下去。这时候如果用财务思维,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用财务思维去思考、考量一家企业,所得到的数字非常有帮助。财务报表是经营者一段时间的成绩单,也是反映公司目前状况的镜子,就如同体检一样,你自己或许没有注意到有问题,但当体检时出现了“异常数值”,就有必要加以注意了!
财务概念辨析
1、“有利润”≠“赚到钱”
企业发展是为了赚钱,但是否真正赚到钱仅看利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看现金流。假设,你有一套房子购入时80万,现在出售150万,约定购买方半年后付款。现在问题来了:出售房产这个行为产生利润是70万(150-80),但当期现金流入为零。表面非常好,就是没收到钱而已,但如果你因为意外原因急需150万现金,没有现钱就会导致个人破产,这时就会看到问题表面下面的陷阱。现金为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更为重要。如果只看账面数字,盈利一大堆,这显然是仅仅停留在会计思维。必须从数字当中跳出来,认真分析现金流,这样才会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企业死亡往往不是因为利润少,而是因为没有现金,转不动了,导致瞬间死亡。既要考虑利润,又要考虑现金流,这才是真正的“财务思维”。
2、“资产”≠“财富”
大家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资产大小的常规观念是看其财务报表中总资产数据的大下,但仅仅拥有更多的总资产不一定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总资产中包含大量无用、无效资产,这不仅不是财富还有可能是负债,因为你可能为了维持它们还要支付保养费。所以我们一定要澄清的一个观念就是:资产不等于财富。
我们总是认为拥有更多的资产,我们就创造更多财富。其实一个公司最值钱的是创造收入的能力,因为所有的公司资产归根结底都是沉淀的成本,而成本就要看客户愿不愿意为其买单付钱。所以说,财富其实是取决于资产最终转成多少收入的能力。
3、“控制成本”≠“一刀切的砍经费”
若销售额不如预期或者企业内资金比较紧张时,企业首先就会想到要控制并削减成本和费用。谈到削减费用时,马上想到的就是活动削减策略。“因为停止原本计划的活动,本部门可以削减10%的经费”,这是很常见的案例。如果同样的活动可以用别的方法低价完成倒还好,假如不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营业额将会随着活动的萎缩也变得越来越低。显然,控制成本和费用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模式,需要依科目、项目和内容,一一进行分类分析、分类检视,查看是否还有改进改善的地方,进行分类控制削减。
例如:广告宣传费或促销费等直接与营业额有关的费用,就不应该单纯地“一刀切”进行删减,不妨全部从头检视过去的做法,然后比较并分析削减各项费用后的结果,全面变更做法。若以“一刀切削减30%”这种方式来实行成本空管,也会削减了真正有必要的经费。
最厉害的成本控制削减方法是“花更多的钱提出更赚钱的策划方案”,日本麦当劳控股公司社长原田泳幸,曾在他的著作《不断胜利的经营》中说到:“削减成本就是“花更多钱,提出更赚钱的策划方案”。经营越是险峻之时就越要讨论花更多的钱去投资,若不如此,以后就不可能复活了。”不要被一直以来运用金钱的思维拘束,要思考用什么全新的方法来运用金钱以提高营业额,有必要彻底想清楚并慎重实行。
4、什么是成本?
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成本概念分为传统会计上的概念和经济学上的概念,我们既要学会区分也要学会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哪个概念去解决问题。传统会计范畴中定义:(1)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2)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3)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传统会计范畴中的成本概念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也是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挂在嘴边的成本内容,但是这个传统会计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在给财务管理做决策时却常常形成误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其他目的所牺牲的最大代价。它和财务管理中机会成本的概念基本一致,也是财务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财务从业人员一定要学会区分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概念。
简单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一个资源,它有若干的选项,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就是那些所有落选的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做个有战略大局观的财务人员
当下,只关注历史数字的财务人显示是要被淘汰的。为什么这样说?如果你不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不了解公司业务市场行情,你怎么能做出准确、客观地财务报表。退一步讲,就算报表的数字毫无错误,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财务人员的战略大局观来自于对所在行业以及对公司业务的理解。
有了战略大局观,你才能从数字的局限中脱离出来,关注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确保你提出的财务决策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是有益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0-11-06 09:10
现在社会不管你是做老板还是打工,多学点财务知识是必备的。哪怕你是操作工,但你不可能一辈子是,你终究会做上管理岗位,那就有可能会接触到与财务相关的事宜。再者说你个人理财投资也是需要的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