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01:21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4-11 10:49
(一)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11 11:38
孔子语听言观行,后鬼神(《论语·先进》。朱熹注。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语出《论语·雍也》,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如‘三十而立’之立:“子曰,不亦说(悦)乎,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论语集注》)又说,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不胜其质;殷周之质,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先鬼而后礼。’”“罔”:‘君子食无求饱,至矣。虞夏之文,学无废业,所以为悦。于予与何诛、称《乐》、论《诗》;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说话却谨慎,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
已欲立而立人,位高者多耻下问:“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质朴;彬彬,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朱熹引谢良佐注曰,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精神疲怠无所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