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中国制造冶———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6分)
(2)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6分)
(3)创新型人才关系着“中国制造”的美好明天。有关部门准备制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6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01:13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2-26 18:1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26 18:44
(答案→) 解析:(1)本题知识指向性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属于中观知识的建构题,要从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观)等不同角度展开,要回答全面的确有一定难度,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要求反驳“高不成,低不就”,分析说明我国制造业走出目前困境的路径。我们可以从中国制造业向高处攀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继续依赖传统优势(中西部地区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制造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两个角度来分析反驳,从而为我国的制造业走出困境出谋划策。审题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民主决策”,设问主体“政府与公民”,问题指向“良性互动”。我们要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政府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科学民主决策”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2-26 19:58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