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制作有机土壤啊,菜园的那种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03:34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11-14 07:19
怎样制作有机土壤啊,菜园的那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11-14 08:12
一种蔬菜育苗专用有机土的制作方法,有机土由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经过堆制发酵处理的醋渣、木薯渣混合有机物料、椰糠、河塘泥或冻土或腐殖土、碳化谷糠、蛭石、珍珠岩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先将醋渣、木薯渣采用含有益微生物的发酵菌剂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再将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和经过堆制发酵处理的醋渣、木薯渣混合有机物料分别晾晒、粉碎成5mm以下颗粒;再添加椰糠、河塘泥或冻土或腐殖土、碳化谷糠、蛭石、珍珠岩及复合肥;然后将这些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再装袋、称重、包装入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原辅材料的收集与加工处理:收集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醋渣、木薯渣及椰糠为主要原料,并分别进行晾晒、粉碎、吸水处理;收集河塘泥或冻土或腐殖土、碳化谷糠、蛭石、珍珠岩作为辅料;2)有机土体积份原料配方为: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3‑5份,经过堆制发酵处理的醋渣、木薯渣混合有机物料2‑3份,椰糠1‑2份,河塘泥或冻土或腐殖土1‑2份,碳化谷糠1‑2份,蛭石0.5‑1份、珍珠岩0.5‑1份;另外添加总重量0.1‑0.3%的三元复合肥;3)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的加工处理:选择自然堆制一年以上且经过充分腐熟的陈年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料,利用日光晒干、机械粉碎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棕褐色双孢蘑菇草土混合有机物料,草土体积比为3‑5:1;4)醋渣、木薯渣堆制发酵:①调整理化指标:醋渣、木薯渣原料在预处理前须调整pH、C/N、EC值、含水量指标;②投料建堆:将醋渣、木薯渣投入发酵槽中堆制发酵预处理,堆放深度1‑1.2m;或将其直接放在有阳光板避雨棚的水泥发酵场地上堆制成宽1‑2m,高0.8‑1.2m,长度5‑30m的堆进行堆制发酵预处理;所述发酵槽长50‑150m,宽5‑6m、高1.3‑1.6m,槽底为10‑20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24‑50cm厚度的砖墙;所述阳光板避雨棚为钢结构骨架,顶部为透光度好的阳光板,棚体高3‑4m,长20‑60m,宽10‑30m,15cm厚度的水泥地面;③接种发酵菌剂:醋渣、木薯渣放发酵槽或者水泥发酵场预处理3‑5天后,须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者EM制剂对其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菌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雨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④测定温度:按步骤3)‑②加入高温速腐剂或者EM制剂后,每天须测温2次,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或者堆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⑤翻堆供氧:加入高温速腐菌剂或EM制剂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须根据季节,并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2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尤其是夏季;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高温发酵会消耗水分,每次翻堆需要补充水分,确保发酵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⑥出料处理:当醋渣、木薯渣混合发酵物料的颜色变为褐色,温度不再升高,且与环境温度相同,无臭味,具有明显发酵香味,达到发酵效果后就可以出料,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后进入下一步;5)添加椰糠及其他辅料:将步骤3)和4)得到并经干燥、粉碎、过筛后的发酵物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再按配方添加椰糠、河塘泥或冻土或腐殖土、碳化谷糠并与其他辅助物料及复合肥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即成蔬菜育苗专用有机土;该有机土的N+P2O5+K2O总养分含量2.5‑3.5%,有机质含量≥20%,含水量35‑50%,总孔隙度65‑75%,容重0.2‑0.8g/cm3,气水比为1:2‑4,EC值≤2.5mS/cm,pH为5.8‑7.0,粒径≤5mm,其中2‑4mm占50‑60%;该有机土是外观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的颗粒状固体,无异味;6)装袋、称重与包装:发酵混合好的成品蔬菜育苗专用有机土,定量装入编织袋,称重、包装、封口后送入仓库;所述堆制发酵处理是在发酵槽或者阳光板避雨大棚中,采用发酵菌剂对醋渣、木薯渣进行堆制腐熟发酵处理,发酵时间为30‑60天,根据季节和温度高低调整发酵时间;夏季1‑2天翻堆一次,冬季4‑5天翻堆一次;所述发酵菌剂为粉剂,由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组成,有效活性菌含量0.5‑1亿个单位/克,其中放线菌占40‑60%;用量为每100m³原料加入菌剂40‑60kg;根据季节和温度高低调整用量,高温季节原料升温快,可以适当减少菌剂用量,反之,低温季节需要适当增加菌剂用量;所述EM制剂是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种微生态活性菌液体制剂,通称EM原液或者原露;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10个种类80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其用量为每100m³原料加入EM原液5‑8kg。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