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大暑民俗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05:18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1-23 17:52
大暑民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1-23 18:18
大暑节气民间习俗有哪些 大暑是一年四季中处在夏季的时候,同时也是最为炎热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各种欲望都不强烈,在这时候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来帮助我们来度过这段酷热的时间。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民间仍然流传着需要多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大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盘点 你好,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能告诉我大暑有什麼习俗吗.?或有什么活动? 【民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俗。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为甚,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更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意思很明显,即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大暑船长约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载有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用品。 大暑船造成后,须在大暑节前数日,延请和尚做法事。船须由一两名船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船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飘向茫茫大海。船只必须飘得无影无踪,才是大吉大利。 近年来,椒江葭芷恢复了送大暑船的民俗,有关方面却将本意是送瘟疫的仪式办成了祈福的欢乐盛会。民俗,原也是如此进化的啊。 【养生】 调节身心,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据统计,盛夏的车祸、犯罪率明显升高,这都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 防治“情绪中暑”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调整情绪。 其二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其三要注意饮食调理,应清淡多样化,多吃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的食品,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 大暑养生饮食以清淡为主,虽然民间有大暑进补的习俗,但此时却不宜大补,宜以药粥进补,药粥可用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适时的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在大暑当日,广东人喜欢煲荷叶冬瓜汤进饮以防暑养生,还可加赤小豆、薏米、扁豆、灯芯花、猪苓、泽泻、土茯苓同煲,咸甜皆可。关于大暑的传说故事、经典诗词或民间谚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大暑为什么要喝羊肉汤?这风俗的由来谁知道? 大暑怎么会喝羊肉汤呢,应该喝绿豆汤吧。 羊肉汤是暖性的,应该在大寒天喝。
满意请采纳大暑的注意事项和逸闻趣事 大暑养生的注意事项
1、防止中暑
当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30一3l℃,或相对湿度50%气温38℃,或湿度小气温40℃时人体的体温调节机便会发生困难,发生中暑。中暑一类是因高温高湿使汗液不易蒸发,另一类是高温低湿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补充。
预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者应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也必备的。
2、防皮肤病和食物中毒
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
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尽快看医生。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灭蝇,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
3、合理运动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加强饮水,合理饮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运动,让身体发发汗对身体也有益,根据每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量亦应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的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跳绳、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值得注意的是停止运动后不可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刚刚做完较剧烈的运动也不可马上卧床休息,并且也不立刻用餐。
大暑逸闻趣事:大暑的由来与风俗
1、节气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2、节气习俗
今年22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余下全文>>民俗风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耿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中国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现了。不过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在小院里,一家人过着日子,与世无争。可以说,四合院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动荡的社会风云里,北京人所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恬静的安乐窝。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北房最高,建在四层台阶的基础之上,东西厢房要低一层台阶,房前有回廊环绕。北房是四合院的中心,共有3大间,正中的一间称为堂屋,是不住人的。屋内北墙上挂有字画和对联,靠墙置一张硬木做的长条案,上面摆放着花瓶、香烛等,正中央是一块木制的祖宗牌位。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桌,两边各置两把太师椅。逢年过节时,桌上摆有酒菜点心,以祭祀祖先。长辈坐在太师椅上,小辈门依次上前给老人磕头请安祝福。后来这些旧的礼俗都免除了,但是家中的大事还是在堂屋里举办。
中国的民俗风情
苗族、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余下全文>>北方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北方在大暑的习俗就是吃面条、饺子、鸡蛋,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略有不同。例如作为面食大省的山西,就吃凉面、剪刀面。在河南,人们则吃烩面。中外民俗文化 第一章 民俗概论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民俗的特征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一、民俗的构成
二、民俗的养成
三、民俗的传承
第四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一、民俗的调查
二、民俗的研究
第五节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
二、特征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
一、生态民俗的定义
二、动物生态民俗
三、植物生态民俗
四、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第三节农业生产民俗
一、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
第三章 服饰民俗
第四章 饮食习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 5分我只知道一些藏族的哟
1. 游牧
①藏族游牧居民居住的主要形式是“帐房”。帐房平面呈方形,椭圆形等不同的平面造型。用两根柱子撑着帐顶,四角各支一根矮柱,用牦牛绳拉紧四周,以木桩固定在地上,帐顶内部沿四周用草泥或卵石筑成高50~60厘米的围墙。在上面堆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具有储藏和御寒的作用。
②牲畜主要有藏系绵羊,山羊,牦牛,和犏牛。
③牦牛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也可以充当打场的工具。
2. 农作
①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荞麦,蚕豆,小麦。
②牛在耕种时具有一定重要地位。农耕习俗有“二牛抬杠”。
③播种顺序:第一户破土下种须卜卦吉日,并举行诵经等宗教活动。开耕之前主人家要举行类似“祈年”的春耕播种仪式,用面粉在盛种子的簸箕上描出“日月星辰”“万字格”“寿字”等,同时念祝词,将面粉撒向厨房的柱子,墙壁并绘有象征幸福,丰收的图案,以期盼丰收和富足。
3.饮食
大部分藏族人日食三餐,在农忙或劳动强度大的时,也食四餐、五餐、六餐的。
糌粑 酥油茶,青稞酒,牛羊肉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藏族人以糌粑为主食。食用时,要拌上浓茶,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糖等则更加可口。四川一带的长子还食“足玛”,(即藤麻,俗称人参果)、“炸果子”及小麦、青稞去麸和牛肉、牛骨熬成的粥。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民间吃肉用刀子割食。藏族喜欢奶、酥油茶及青稞酒。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用水久熬成浓汁,倒入酥油桶中,再放入酥油和食盐,搅得茶,油融合,倒入锅中加热,便是喷香可口的酥油茶。
青稞酒是藏族人最爱喝的酒,它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人经常用它来待客,每当亲朋好友团聚,主人要给客人敬三杯青稞酒,在敬酒时还会唱动听
的敬酒歌。
藏族人吃饭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藏族的一些禁忌
风俗与禁忌
●藏族最大的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虽然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 吃饭时,不要谈论狗肉,藏族忌讳吃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藏族人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种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贵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留上一撮白毛,表示吉祥。
●待客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忌讳直呼其名。
●进入藏胞的账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也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物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弓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走进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脚踩门槛。
●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是失礼。
●一般敬酒,主人先请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满杯饮干,如此主人家会很高兴。
●斟茶时不能将碗倒满,客人喝过一口后,主人可斟满,以示主人大方、不吝啬。
到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上的茶不能一口干完,也不能喝一碗就走。
●不可用别人的杯子和碗喝茶,藏族忌讳非亲非故者用......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