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不死之药 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4:49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3-02 19:43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3.“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而谒者理解的意思是什么。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我想要答案。谢谢。在答案前面写上标题。不相关的内容别写。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3-02 20:46
1说得是一个献不死药的人来皇宫时,门卫问他是否可以吃,他说可以。皇帝责怪门卫,要杀他,他说:献药的人说可以吃。而且是不死药,我吃了却被杀,就成了死药了。所以,皇帝放了他。2门卫的机智和对语言文字的巧用3这种药是能吃的吗;我可以吃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执傲
- 2021-03-02 21:25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操 以入”的“以”: ②“说王”的“说”:
③“而明”的“明”: ④“王乃”的“乃”:
2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①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
②荆王最终没有杀中射之士,你认为中射之士讲的哪一点理由打动了荆王?
3归纳这篇故事的中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操 以入”的“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②“说王”的“说”:对……说;劝说。
③“而明”的“明”:表明,证明。
④“王乃”的“乃”:于是,就。
2、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①第一条理由是:“我”问过传达官,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罪在他;第二条理由是: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如果杀了“我”,说明药是假的,说明客人欺骗了君主。
②见“理由”之二。
3、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