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人脑的存贮量有多大?记忆的方式是什么?记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1:04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4-04 00:49
人脑的存贮量有多大?记忆的方式是什么?记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4-04 00:57
1.
  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三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据研究,即使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

  2.
  近日,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得出结论:人的记忆不只有一种,而是有三种。
  -自然界的储备基金

  人的第一种记忆为遗传记忆。因为在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中已经“记录”下任何一种生物的构成和活动原理,而这一“活动细则”将作为一组基因随着生殖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有一种顽固的惰性,很难有所改变,不过这倒是件好事,否则每下一代都不再像自己的父母,自然界非大乱不可。
  遗传记忆的信息容量非常大,约为10的10次幂个信息单位。而要记录下一个人构成的全部信息,总共只需其基因的2%,那其余的98%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部分基因我们是从当时尚未进化成人的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这一部分基因是自然界的储备基金。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不活动的;但地球上一旦出现意外的灾难,人类的生存条件一下子变得同几千年的情况相同,先祖古老的基因便该起作用了,可以使现代人身上长出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存活下去的器官。本来人的胚胎就有腮和尾巴。当然,最好是同时既保存有腮,也有肺,这样就既可以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生活。然而大自然只让你作出二者其一的选择。如果以后有一天果然出现人类的生存问题,也说不定会有所解禁。
  遗传记忆有时候也会出差错,不活动的那部分基因开始活动起来,这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奇怪现象。比如说,尾椎骨节数量有所增加,便使人长出尾巴。这倒是好办,把尾巴切除就得了,不会让你难堪。可一个小姑娘要是一下子长出6个或10个乳头呢?或者孩子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那可怎么办好。
  上个世纪俄罗斯就出了一个叫阿的里安·叶夫季希耶夫的毛人,用他制成的标本现在还立在位于莫霍夫大街的莫斯科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里。墨西哥也出过一个叫尤利娅·帕斯特拉娜的女毛人,她身上的毛不比叶夫季希耶夫少,在马戏场上供人参观。
  -无形的英雄

  另一种记忆为免疫记忆。在我们的血液中有一种小小的、在真正意义上具有献身精神的细胞,它们短暂一生的使命就是消灭更多人类的敌人。淋巴细胞对异己细菌和最简单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会有所反应,这时它们便会产生一种抗体去“胶合”致病物质,不让它们进入别的器官。而要消灭这些已被“制服”的敌人,这一任务则由血液中的另外一种细胞———噬细胞来承担了。
  我们的这些细胞卫士能轻易地将异己细胞同自身的细胞区分开来,还有很好的记性,能在自己短暂的几天生命中牢记那些“敌人”,并且将此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一来,凡得过麻疹、水痘和猩红热的人,可以获得终生的免疫力。如果诱发这些病症的细菌试图再度进入血液,必将很快被免疫系统内记住它们的细菌消灭掉。除此之外,在绝大多数人的身上,它们还能识别和消灭癌细胞,产生一种抗癌的免疫力。由此可见,如果这种记忆“出了问题”,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越是能调动情绪,就会记得越牢

  第三种记忆为神经记忆。平时我们常说“我的脑子不好使了”就是指的这种记忆。它的容量也很大,约为10的11次幂个信息单位。科学家们对神经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至今对它的机制仍知之甚少,目前只知道它是由好几相组成。一旦接受某种信息之后,即开始记忆,而且此信息越是能调动情绪,就会记得越牢。古舰船上一来新的见习水兵,便开始教他们记住各种帆具和套具的复杂名称,一般都是水手长手里握着鞭绳,指着某件套具,在说出它的名称同时,用鞭绳抽一下见习水兵的背,好让他记得更牢。水手长往往都是这样:“这是前桅第二节桅牵帆!”抽一下新兵的背。“记住了没有?!而这是……”这种情况下,怎么会记不住呢!
  神经记忆还分短期和长期的。短期记忆的信息只能记住几分钟。比如说,当我们从电话号码本跑向电话机时,还能记住陌生的电话号码。这种记忆的信息容量不大,一个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只能在极短时间内记住5-7个信息单位,所幸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只是7-8位数。这种记忆很不牢固,精力稍有分散便忘光了。
  但如果该信息不能忘,能引起强烈的感受,而且将来还用得着,那它则自动转入长期记忆,有时一辈子也忘不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巩固过程,人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位于大脑颥叶下方深层的海马回便参加了其中的工作。
  在此不妨举两个例子。
  在加拿大,医生曾为了给某病人根治羊角风,于1953年冒失地切除了他很大一部分脑子。该病人羊角风发作的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也同时失去了上述的巩固功能,结果是病人什么都记不得了,只记得眼前发生的事。你要是跟他刚谈完话,离开房间2-3分钟后再回来,他就会说从来没见过你。但是手术前发生的事,病人却记得很牢。这种“治疗方法”从此就再没人使用过。
  另外,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一个健康人的记忆也有可能出现突然的间断,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记忆。比如说,西西里岛一个17岁的姑娘受到1944年大轰炸的惊吓,失去了记忆力,以后的10年一直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可到了1955年,一架美国歼击机飞过她住房的上方,倒把她的病给治好了。当她一听到那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马上便恢复了记忆。然而,她生命中有10年算是白白活过来了,因为那10年她什么也记不住。
  总之,教授的结论是:遗传记忆使我们变成了人,免疫记忆能保证我们的健康,而神经记忆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使我们能从已经历的过去向未知的将来走完漫长的一生。

  3.

  记忆内容的表现形式
  内容总是与一定的形式相结合的。储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可分为表象与语词两类:
  1、 表象
  人生活在世界上,只要在清醒的状态下,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他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当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说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时间,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但是有些客观事物的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例如古书(《列子》)上说韩娥歌唱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听者对她的歌声较长期地保留在记忆中。又如许多太游览了长城之后,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每一想起长城,就仿佛看见它那蜿蜒万山丛中的雄姿。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表象和后象不同:后象是由刺激作用的后效直接形成的,表象是记忆的效果,是在回忆时引起的;后象有正负,受注视的背景的影响,通常负后象占优势,表象无所谓正负,和注视背景无关;后象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表象通常是有意地回忆起来的,后象持续的时间很短,表象的持续可以由意识控制。
  表象和知觉自然更不相同,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从前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目前的事物的反映,通常是由有关的其它事物引起的。和知觉比较,表象没有知觉那么鲜明,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的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表象也总是不稳定的。例如我们对于天安门的形象算是很清楚的了,但试想出天安门的形象,即形成天安门的表象,再想斗拱是什么颜色,顶上有些什么饰物,这在表象中都是很不清晰的。表象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
  表象的鲜明性,在不同的人可能是很不同的。有人有鲜明的视觉表象,对很久以前看过的东西都可能有清晰的形象;有人有鲜明的听觉表象,对听过的乐曲有鲜明的形象;有人对别人表演的动作能很好地模仿下来,可能具有较鲜明的运动表象。有的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进?quot;观察"。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相当复杂的图画,看几十秒钟以后,有的儿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象描述图画的内容。又如小学中有少数儿童背诵课文的时候,有鲜明的书本的表象,就象看着书本朗诵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对一件事物的表象常包含着对那件事物的实际反应活动的缩影。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常发生一定的运动反应。例如想起天坛祈年殿的形象,即发生祈年殿的表象,就常发生微弱的眼肌的收缩,使眼球发生微小的转动,这些运动可以用精密的仪器记录下来。又如请人拿一个小球,闭上眼睛,一手牵着系在球上的线把球提起来,想象小球沿着一个圆周滚动,很快就可以发觉小球真的沿一定圆周动起来,这就是由于产生小球滚动的表象时,手臂的微弱的运动引起的。由肌肉电流也可以证明表象中的运动成分。如请运动员作赛跑的表象,或提琴家作演奏的表象,同时记录前者的腿上的或后者手臂上的肌肉电流,可以看出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肌肉电流都有显著的增强。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都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试回忆过去的一件事,如参加大学入学考验,这时考场、同场考试者、监考人以至试卷、题目种种形象,都可以浮现出来,对当时自己的情绪、态度也可能有一定的表象。可以说,记忆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有了表象,也就是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人只能反映当前的事物,也就是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有了表象,人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也就是进行思维。所以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这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过幼儿园儿童的加减法计算训练。原来儿童只能按实物计算,不能作口头计算或心算,研究者先让儿童借实物计算,然后把实物掩盖起来,要儿童想着那里的实物计算,也就是利用表象进行计算,经过这个过渡环节,儿童较快地就能进行口头计算或心算了。
  2、语词
  人的大量记忆内容属于语词的记忆,这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语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可以起信号作用,使人类有可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关于表象和语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如果从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理论上作解释,不难理解,由表象和语词两方面共同表征的内容,可以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想积累知识,掌握所学内容,采用表象和语词两种记忆形式将效果更好。
  记忆内容的表现形式
  内容总是与一定的形式相结合的。储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可分为表象与语词两类:
  1、 表象
  人生活在世界上,只要在清醒的状态下,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他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当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说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时间,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但是有些客观事物的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例如古书(《列子》)上说韩娥歌唱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听者对她的歌声较长期地保留在记忆中。又如许多太游览了长城之后,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每一想起长城,就仿佛看见它那蜿蜒万山丛中的雄姿。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表象和后象不同:后象是由刺激作用的后效直接形成的,表象是记忆的效果,是在回忆时引起的;后象有正负,受注视的背景的影响,通常负后象占优势,表象无所谓正负,和注视背景无关;后象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表象通常是有意地回忆起来的,后象持续的时间很短,表象的持续可以由意识控制。
  表象和知觉自然更不相同,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从前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目前的事物的反映,通常是由有关的其它事物引起的。和知觉比较,表象没有知觉那么鲜明,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的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表象也总是不稳定的。例如我们对于天安门的形象算是很清楚的了,但试想出天安门的形象,即形成天安门的表象,再想斗拱是什么颜色,顶上有些什么饰物,这在表象中都是很不清晰的。表象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
  表象的鲜明性,在不同的人可能是很不同的。有人有鲜明的视觉表象,对很久以前看过的东西都可能有清晰的形象;有人有鲜明的听觉表象,对听过的乐曲有鲜明的形象;有人对别人表演的动作能很好地模仿下来,可能具有较鲜明的运动表象。有的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进?quot;观察"。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相当复杂的图画,看几十秒钟以后,有的儿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象描述图画的内容。又如小学中有少数儿童背诵课文的时候,有鲜明的书本的表象,就象看着书本朗诵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对一件事物的表象常包含着对那件事物的实际反应活动的缩影。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常发生一定的运动反应。例如想起天坛祈年殿的形象,即发生祈年殿的表象,就常发生微弱的眼肌的收缩,使眼球发生微小的转动,这些运动可以用精密的仪器记录下来。又如请人拿一个小球,闭上眼睛,一手牵着系在球上的线把球提起来,想象小球沿着一个圆周滚动,很快就可以发觉小球真的沿一定圆周动起来,这就是由于产生小球滚动的表象时,手臂的微弱的运动引起的。由肌肉电流也可以证明表象中的运动成分。如请运动员作赛跑的表象,或提琴家作演奏的表象,同时记录前者的腿上的或后者手臂上的肌肉电流,可以看出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肌肉电流都有显著的增强。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都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试回忆过去的一件事,如参加大学入学考验,这时考场、同场考试者、监考人以至试卷、题目种种形象,都可以浮现出来,对当时自己的情绪、态度也可能有一定的表象。可以说,记忆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有了表象,也就是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人只能反映当前的事物,也就是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有了表象,人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也就是进行思维。所以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这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过幼儿园儿童的加减法计算训练。原来儿童只能按实物计算,不能作口头计算或心算,研究者先让儿童借实物计算,然后把实物掩盖起来,要儿童想着那里的实物计算,也就是利用表象进行计算,经过这个过渡环节,儿童较快地就能进行口头计算或心算了。
  2、语词
  人的大量记忆内容属于语词的记忆,这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语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可以起信号作用,使人类有可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关于表象和语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如果从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理论上作解释,不难理解,由表象和语词两方面共同表征的内容,可以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想积累知识,掌握所学内容,采用表象和语词两种记忆形式将效果更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04 01:34
人类大脑容量简单换算按字节来说10后带8432个零那么多字节.也就是10的8432次方B的容量.1TG的容量是10的12次方B.大约也就是10的8420次方TB的容量.实际上大脑存诸信息并不会是二进制的.也就是存诸容量会更巨大.这只是最简单的形容方式.并不能说就是这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