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谁知道五瓣梅的详细种养方法?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20:05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01-23 23:44
我养了一盆五瓣梅,一直生长的不是十分的旺盛,我想再分植几盆,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24 00:23
苗期管理

1. 时间、温度

播种后7-10天发芽,有时温度低或种子发芽势较差时发芽时间需要10-15天,幼苗出土后可以将温度降至20℃,并逐渐使幼苗见光,避免发生徒长。育苗室须通风、透光性好。

2. pH值

适宜偏酸性的生长介质,其生长适宜pH值为5.5-6.5,而以pH值5.8-6.0为佳,pH值大于6.5时容易使Fe、Mg无法被吸收,而出现叶脉间的白化或黄化现象。

3. EC值

植株生长喜富含腐殖质,同时介质中EC值不宜过高,以小于1.0 为宜,过高的EC值容易阻碍幼苗的生长。

4. 光照

幼苗出土后需光照2500-5000尺烛光,以保持幼苗良好的长势,由于日日春喜温暖气候生长,育苗时应注意不要使幼苗处于高温高湿、弱光状态,否则容易使幼苗抗病性减弱并诱发苗期疫病。

5. 肥料

幼苗子叶完全展开后可以开始施用肥料,建议施用“叶绿精”,浓度3000倍,每周一次,可以结合浇水进行,即可以先施肥,再以清水冲洗叶面的肥液。真叶生长以后,可以用1500倍“叶绿精”浇施。避免过量N素,使植株抗病性下降。

6. 浇水

在两次浇水之间宜使介质保持干燥状态,过多水分容易引发苗期疫病。可以在清水中加入甲基托布津粉剂,使之成为浓度3000倍的药液,由于甲基托布津在施用后可以使植株系统具有较强的抵御力,从而达到预防作用。

栽培管理

1.移植

幼苗生长至2-3对真叶时可以上盆定植,此时若未定植,最好先在苗床对幼苗进行一次摘心,以使侧枝的发生较早,将来株型丰满。若是苗床撒播育苗,可于子叶充分展开后,将幼苗移植于穴盘使其进入第二生长阶段。

2.栽培土

栽培土以富含有机质、透气、保水为原则,参考栽培土配方为园土∶堆肥=4∶1或腐叶土∶园土∶堆肥=4∶3∶1,并可每立方米介质中施入过磷酸钙1000克。

3.摘心

幼苗生长至3-4对真叶时可进行摘心,摘心的目的是使植株侧枝萌发,使株型更对称、丰满。有些品种则可以不摘心,如“清境”等。

4.肥料

定植后7天,幼苗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虽然栽培土中富含养分,但由于根系尚未发达,此时最需要补充肥料。此时可以浇施“开花精 ”1000倍液,或以N∶P∶K=15∶15∶15复合肥800倍浇施。过多的化肥易使介质中盐基浓度过高,从而导致幼苗根系无法扩展,出现“僵苗”。

5.温度

为相当耐热的花卉,在气温达35-37℃仍可正常生长,但当温度低于15℃时,生长立即变得缓慢,温度低于10℃时将出现生长障碍,甚至发生冻害而死亡。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宜保证其生长温度在 20-30℃。

6.光照

随着植株的生长,对光照需求变为全日照生长,虽然在稍荫环境下可正常生长,但其开花数、开花大小却不如全日照下生长的植株,而且花期较短。因此,保持良好的光照是相当重要的。

7.水分

喜稍干燥的气候。在高温多雨季节,时常因为高温高湿诱发疫病而使大量植株死亡,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叶面干燥,并不要使栽培介质积水。

8.其他

幼苗定植后50-60天开始开花并出售,此时若是在露地栽培者,需要进行必要的炼苗,使植株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可能的话,在出货前2天进行一次施肥和病虫害预防,使植株在户外种植或摆放后有足够的养分继续开花,并不发生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生理性及相关病害

①幼苗生长期间,过强的光照易使叶片向叶面方向卷缩呈杯状,此时应适当遮荫20-30%;

②若遇过低的温度,叶片则向叶背方向卷缩,此时提升温度可以改善;

③气温、土温低时,幼苗生长停滞,严重时发生冻害;

④由于土壤pH值超过6.5,容易使植株无法正常吸收Fe及Mg,而出现幼叶叶脉白化或黄化现象,此时应降低pH值加以改善。具体方法为可于水中加入低浓度H2SO4 ,并测试pH值,直到符合5.8-6.0的范围。

2.疫病(真菌性病害)

症状:病部为叶、花、茎,初生灰褐色油渍状小斑,扩展后成不规则斑,黑褐色,在潮湿的状况下病斑产生白色稀疏霉层,最终导致花、叶腐烂,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

①地栽选择排水良好处种植,并保持介质不积水;

②日常浇水中以甲基托布津3000倍溶液浇灌预防;

③可用64%杀毒矾1500倍喷施或72%克露1500倍喷施或69%安克锰锌2000倍喷施,每10天喷施一次。

3.灰霉病(真菌性病害)

症状:多发生于叶及茎部,叶缘或茎上产生水渍状褐斑,并逐渐扩大,形成枝叶腐烂。在湿度较大时,病部生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使大量植株腐烂而死。

防治方法:

①此病多于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与疫病类似的环境),因此防治需加强空气流通并保证干燥环境;

②进行避雨栽培;

③可用50%扑海因1500倍液喷施,或50%农利灵1500倍液喷施或65 %甲霜灵1000倍液喷施。 答案补充 五瓣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严寒,喜阳光,忌湿怕涝,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盐碱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风透气的砂质土壤为好。

  盆栽五瓣花,要用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幼苗长出6-7片真叶时上盆。苗高7-8厘米时摘心一次,以后还可摘心两次,以促进多发分枝,多开花。平时浇水不宜过多,太湿影响生长发育。生长期施一些氮肥,孕蕾期可增施一些磷肥。花后须剪去残花。

  平时管理,还要注意保证给予植株充分的光照,长期处在荫蔽处,光照不足,会使叶片发黄。如果土壤偏碱板结,渗水不良,通气性差,也会使植株生长不良,叶子发黄且不开花。冬季要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5度以上,并控制浇水,盆土以偏干为好。若室温保持在15-20度左右,可持续开花不断。开春后可移至室外管理。五瓣花一般栽培两年换一次盆。

  五瓣花果熟期为9-10月,果实先后不断成熟,果壳易开裂,须及时收取。五瓣花繁殖多用播种。播种一般于4月初进行,可露地或盆播。另外,也可于春季取老植株上的嫩枝扦插繁殖, 成活后打顶,以促多分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