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李清照的词和她的故事、生平!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5 03:29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10-14 16:36
跪求李清照的词和她的故事、生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10-14 16:47
寻寻觅觅之李清照 作者:雪梅(冰雪之梅)李清照!当我手按键盘,敲下这三个字的时候,却坐在电脑前,长时间的发呆。你的名字,光照千古;你的诗才,让我仰仗莫及;你的清骨,让须眉汗颜。所以,当我想写你的故事时,觉得文字没了分量,我不敢轻易下笔,生怕驾驭不了文字,污了你的美名。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浩浩汤汤,几乎成了男人独霸的天下,而你却以过人的才气,独树一帜的婉约词风,跻身于群星灿烂的诗词王国。谁说女子不如男?你特立独行、几近完美的一生,不就证明了女子存在的真正价值吗?你一直在寻寻觅觅着。寻觅着,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幸福;寻觅着,一个女人的独特和妩媚;寻觅着,一个女人的品格和精神。跨越近千年的时光,我带着虔诚和膜拜的心,走近你——我心目中的美神。李清照,宋代伟大女词人,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明水镇)。她仰慕陶渊明,佩服他蔑视权贵、回归田园的精神,渴望寻找一份心灵的净土,于是,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为书房题名为“归来堂”,又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之句,自号易安居士。清照的这个自号里,寄托了她的傲视情怀,即使身居陋室也觉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吗?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学识渊博,是当时著名学者。他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识礼。可以说,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温暖幸福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童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诗书礼乐的熏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来客人,多是文人政客、达官贵人,独特的政治氛围,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所以,她小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独特的环境氛围,文学艺术的濡养,很自然的熏出一颗诗心来。清照用一颗敏感诗化的心,细细的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寻觅着内心的美好和纯真。她写景抒情,品评他人,头头是道。她的才气也随着她的诗文,流传开来。她十余岁时就作了《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少女的情怀总是诗。她在诗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她流连于花间溪畔,沉醉忘了归路。同时,少年也是情窦初开之时,对异性有了敏感与好奇。她在诗中编织着自己的爱之梦。请看下面的两首词: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一个清纯自然,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几多风情,几多羞涩,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呢?寂寞的深闺大院锁住了她的人,但她的心早已飞出了院外,她在期盼和等待中,编织着美好的爱情。18岁那一年,她的爱情终于来了。那一年,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人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谓门当户对。他们都喜诗词,爱文学,日日在一起调琴吟诗,猜书斗茶,乐不可支,更为重要的是两人有共同的志趣爱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门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悦,他们的结合该是多么的幸福!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李清照和赵明诚就是一对恩爱的鸳鸯,灵魂合一,爱心相印。这在那个不能自由恋爱的封建时代,有这样美满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新婚时,清照就是那个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她的词《减字木兰花》记录了当时喜悦自矜的心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瞧,这个新嫁娘多么的激情、好胜而又自信!她手捧着娇艳的鲜花,花上露珠盈盈,彤霞映照,仿如点点泪痕。她鬓发插花,一会儿看着花,一会儿又看着镜中娇美如花的容貌,不尽喜从中来。人面花儿相映红,是人面如花,还是花儿如面?女为悦己者容。此时的清照多希望自己就是那美丽的花仙子,飘若游云,灿美如霞,为了心中的王子明诚,绽放着独特的美丽。这首描写新婚生活的词作,让我看到了初为人妇的清照,对如意郎君是多么的爱恋!虽然旧时的男女不能像现代社会这样,婚前常相厮守,但她和明诚或许早已相识,她对他的家世、才学和人品,一定有所耳闻。所以,她出嫁前对她就产生了爱慕之心。新婚是清照爱情幸福的起点。此后,她常和赵明诚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鱼戏水,恩爱相欢。曲径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内,卧榻之上,两人吟诗接续,调琴作画,研究金石,留下了多么难忘的生活画面!然而,明诚在外做官,清照闲居在家,两人聚少离多。一次次,离歌声声,似乎有意在考验我们的女词人,为她提供创作的灵感。“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离情别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人隔两地,怀抱愁苦,夜无眠,灯花老,欲做好梦,梦不成。多么的寂寞孤独!“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万千的相思,万千的心事,说与谁听?“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芳草无情人有情,春已尽,花事了,望夫不归,清照的愁情何许深!从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赵明诚的眷恋是多么的深浓?她写相思离愁的词作中,我最喜爱的是《一剪梅》和《醉花荫》。婚后不久,明诚因事远游,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分隔两地,清照闲居在家,寂寞难耐,独上兰舟。她睹物思人,情思悠悠,心早已飞到了丈夫的身边。她见景生情,眉尖心上,都是他的人。于是,她在锦帕上写了这首《一剪梅》寄给明诚: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是两个人的,足见两心相印。这两句与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才见情深,才知情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复玩味这三句词,只觉得,语浅意浓,有说不尽的愁情,将词人和我紧紧的包裹。这愁蔓延至我心,却难以言表,于是,只得循环播放着周冰倩的《真的好想你》:“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滋润着我的爱;你的身影就象一条河,滋润着我的情。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生命的黎明……”爱之深,思之切。那份苦涩,那份甜蜜,直逼而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深秋时节,树叶凋零,又逢重阳佳节,而那个人儿却不在清照的身边。于是,心海起波澜,愁情难遣。薄雾浓云中,她提笔赋诗,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优美词章——《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读了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一个百无聊赖、愁闷难挨的闺中少妇,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黎明,徘徊在室内室外,坐不住,睡不宁,叹息声声。秋风卷帘,菊花细瘦,佳节冷落,佳人对花,怜花自怜。这首词借眼前之景言愁思,把女词人对丈夫笃诚的爱恋,深浓的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传,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大加叹赏,深受感动,自愧才情不如清照,就想写一首词超过她。于是,他闭门谢客,忘食忘寝三日夜,写成了五十首词,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陆德夫评点。其友玩味再三后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后,面露愧色,自叹不如。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明诚对清照是多么的欣赏和爱慕!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因为有情有爱,生活便有了丰富的意义。一次次的离别,点燃了女词人多少文学艺术的火种啊!那些相思的文字里,都是爱情的芳香。无论是相守还是分离,她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王子。如果清照和明诚就这样一直相守到老,该多好。可是,天妒红颜,命运偏偏弄人。从个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无疑是幸福的,但他们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时局的影响。崇宁元年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大观元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死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大约在宣和三年,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李赵两家在政治的舞台上时浮时沉,而李清照也因赵明诚的失官和复官,与他时聚时散。两人早期生活优裕,又因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兴趣爱好一致,可以说他们是一对不羡仙的恩爱鸳鸯,但后来时局的动荡打破了这种幸福。靖康二年(1127),金人围攻汴京,掠走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数千人,北宋灭亡。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被破坏,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她和明诚的婚姻爱情,也在战乱中经历着考验。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作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之和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1128年,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她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一改易安词婉约愁苦的风格,慷慨激昂,讽刺当时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思进取,表现了她坚强豁达、叛逆勇敢的爱国情怀。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词也似乎暗含有对丈夫赵明诚的不满和警示。这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柔软女子的心声呢?倒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铿锵悦耳,锤击着失节的赵明诚的心。他听着清照吟咏这首诗,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仅49岁。如果说李赵之间的爱情有什么污点的话,那明诚的弃城而逃,无疑给清照的心灵蒙上了人格卑下的阴影。曾经恩爱相欢的两个人,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中,重新认识、评价后,却发现,原来那个让自己朝思暮想、触动诗情的丈夫,竟然是个怕死鬼。他可以和她琴瑟相和、研究金石,但他们的灵魂在家亡国难中,在民族的大节大义上,却不能相通相契,这对于追求精神世界完美的李清照,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不是夫妻打架、拌嘴斗气之类的小事,而是关乎气节和操守。当外柔内刚的李清照了解丈夫的另一面时,她一定是非常失望的。不是因为没有爱,而是风雨沧桑后,重新定位了一个人。他们初始时美好的爱,覆上了一层恼人的尘埃。28年的恩爱夫妻,有多少鱼水之欢,有多少缠绵之忆。只可惜,清照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更让她痛苦的是,金兵又大举南侵,她只得带着书册和金石到处逃亡。她展转于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走,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了温州,后来又流亡到衢州、杭州、金华一带。她在流离迁徙中,所带的书册和金石拓片,有的被金军掠走,有的被贼人所盗,有的路途中丢失,最后所剩无几。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金石文物是他一生的心血,要清照好好保管,并叮嘱她要完成他未尽的《金石录》事业。可是,她却辜负了丈夫,心里非常愧疚。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怎样呢?这不是她的错啊!人生如根蒂,飘若陌上尘。赵明诚死后,她如一叶孤舟,居无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惫。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她用回忆和思念慢慢疗伤,书写着心灵深处的恋歌,诉说着无尽的凄凉和愁苦。请看这首悼亡之作《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可谓字字泣血,读来断肠。“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临江仙》)”痛失爱侣后,她流离失所,常常睹物思人,潸然泪下。走过28年幸福的爱情之路,无论丈夫犯了怎样的错误,他都是她心头纠缠不清的结。她依然爱他,想他,念他。如果聪明的清照能守着这份感情,痴痴的念想,一直到终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第二次失败的婚姻。对于她的改嫁,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孤独无依之中,绍兴二年夏(1132),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原来张汝舟娶她,并不是真正的爱慕她,而是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想把它们据为己有。其实,在李清照南渡的过程中,许多文物已经丢失,当婚后张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原形毕露,拳脚相加。张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像李清照这样坚强聪明的女人,眼里岂能揉进沙子?岂肯受那窝囊罪?李清照到处搜集张的材料,发现张还有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她便一张状纸,告到了朝堂,揭发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编管广西柳州。现在夫妻不合,说离就离,没有什么限制。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男人随便的甩掉一个女人,如弃草芥,但女子要想解除婚约,谈何容易?清照难能可贵的是,她看清了张的丑恶嘴脸后,绝不肯屈就。她的人格是不可侵犯的,她的婚姻也不是随便的,所以她绝不委曲求全,得过且过。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尽管如此,她还是高昂着头,依然决然地走上了大堂,选择了离婚。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也身陷囹圄。可能是她的才名广播,影响太大了,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才关押九日就获释了。此段婚姻前后不满百日。清照离婚的做法,说明她是一个多么勇敢刚烈、不随俗流的女子!对于此事,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等贬损她。明、清也有人著文反驳“辩诬”,至今对此还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响李清照的人品。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乱世中清照不肯委屈着过日子,寻求高质量的爱情,足见她的勇敢。她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法的大胆反叛,她追求个性独立和婚姻自主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次婚姻的失败,彻底泯灭了李清照的爱情之火。从此,她在漂泊无依、孤苦寂寞中,继续着她的诗词创作,继续着赵明诚未尽的事业——《金石录》的编纂工作。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当她看到《金石录》装刻成书时,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该露出会心的微笑了吧。那是对情深意笃的丈夫的深情爱恋,也是他们爱的见证。但在一个又一个漫漫难挨的日子里,她在思夫、失家、离国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样的煎熬?品尝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皆休,欲语,泪先流。只有无尽的愁,漫天过海,直压而来。品尝了旷世的孤独后,李清照吟出了奠定她婉约词风格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当我在电脑上敲下这首词时,只觉得有物在喉,欲吐吐不出,想咽咽不下;只觉得愁苦漫天盖地,欲哭无泪,欲说还休。剪不断,理还乱。愁,如柳絮,如蝉丝,萦绕,盘旋心头。深浓的人生体验,纠结于心,成就了这篇写愁的经典之作——《声声慢》。声声慢里声声叹,声声叹里字字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这最后两句时,只觉得易安伤心欲绝了。万千的愁苦淤积于心,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呢?大象无形,大爱无言,大痛无声,经历了至爱的离去、家国的离乱,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后,任何的语言都变得苍白无力。只有无边的愁,寂寞的蔓延。从心灵的此岸,抵达彼岸。只有一个人在枯菊下,诗情飞扬,心灵寂寞的独舞。只有一个人舔舐着孤苦,静静的,演一场回忆的春梦。只能无语问苍天,泪水涟涟。无言,伤感,凄苦,泪流。只得寻寻觅觅。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那言不尽的愁啊!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爱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丧夫失家的孤独,也又爱国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尝遍了人生的况味,演绎了一生的妩媚和风情。清照,正如这个名子一样,她以一份才气、一份情韵、一份清骨,烛照未来,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赞誉。她不仅以一首首清婉流丽、冠绝古今的诗词,装点了文学的大观园,还以勇敢不屈的精神,爱国主义的情怀,以及浪漫坎坷的爱情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两天来,当我静静的坐下来,回望一下千年前的唐风宋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