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哲学的书籍阅读问题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8-01 01:34
本人是个高中生,最近对哲学有着巨大的兴趣,但是又没有哲学的基础.
因此想询问一下相关问题.
1.是否应该专门看关于哲学的一个分支的书?
2.刚开始我应该看哪些书比较好?
3.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又应该看哪些书?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8-01 01:46
作为一个高中时同样对哲学入迷的同仁,我特别喜欢回答楼主这样的问题!我特推崇康德那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哲学入门我推荐看《苏菲的世界》,这是本广受好评的书,楼主百度下便知,真的不错,读后楼主应该会对哲学整幢大厦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认真读完《苏菲的世界》后,那三个问题应该不言自明了
下面付一些简介
☆小说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作者资料☆ 作者乔斯坦·贾德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公元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10年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他成为一位全职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馀力.他于一九九七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 1952年8月8日贾德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父亲科努特是一所六年制学校的校长,母亲英尔·玛格丽特·贾德是位教师并撰写一些儿童读物. 1974年贾德结婚.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1976年及1983年. 1976年贾德获得奥斯陆大学斯堪地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学学位. 1981年贾德与妻儿迁至卑尔根居住.此后10年,他在芬兰一所学校教导哲学及文学课程. 1991年贾德开始成为职业作家,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文学的创作.并于1994年再度迁至奥斯陆居住. 乔斯坦·贾德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荣获无数奖项的肯定,作品如下: ˙1986《贾德的20堂课》(又名《贾德谈人生》)(The Diagnosis and Other Stories) ˙1987《没有肚脐的小孩》(The Children from Sukhavati) ˙1988《青蛙城堡》(The Frog Castle) ˙1990《纸牌的秘密》(The Solitaire Castle) ˙1991《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1992《伊丽莎白的秘密》(The Christmas Mystery) ˙1993《西西莉亚的世界》(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93《圣诞的故事》(story of christmas) ˙1993《谜语》(Riddle) ˙1993《虚伪的生命》(life of hypocritical) ˙1993《生命的目录》(directory of life) ˙1994《永恒的灵性》(Eternal spiritual) ˙1996《我从外星来》(又名《喂,有人在吗?》)(Hello? Is Anybody There?) ˙1996《主教的情人》(Vita Brevis) ˙1999《玛雅》(Maya) ˙2001《马戏团的女儿》(The Ringmaster’s Daughter) ˙2003《橘子少女》(又名《橙色女孩》)(The Orange Maid
[编辑本段]☆内容说明☆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1]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编辑本段]摘要
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但那个叫做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比如说,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的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编辑本段]☆各界评论☆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哲学教授 傅佩荣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知名作家 南方朔 长评: 是谁的哲学史 这真是一本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书.由一个毫无知名度的北欧高中教师所写作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打破了学术话题不受欢迎的传统,让哲学走出阴暗的象牙塔,成为最热门的卖点.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菲力·詹森
[编辑本段]☆全书目录☆
伊甸园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魔术师的礼帽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神话 ……善与恶之间脆弱的平衡…… 自然派哲学家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德谟克里特斯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命运 ……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极不可测的事物…… 苏格拉底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雅典 ……废墟中升起了几栋高楼…… 柏拉图 ……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 亚理士多德 ……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希腊文化 ……一丝火花…… 明信片 ……我对自己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 两种文化 ……避免在真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 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 文艺复兴 ……啊!藏在凡俗身躯里的神明子孙哪…… 巴洛克时期 ……宛如梦中的事物…… 笛卡尔 ……他希望清除工地上所有的瓦砾…… 史宾诺莎 ……上帝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洛克 ……赤裸、空虚一如教师来到教室前的黑板…… 休姆 ……将它付之一炬…… 柏克莱 ……宛如燃烧的恒星旁一颗晕眩的行星…… 柏客来 ……曾祖母曾向一名吉普赛人买的一面古老魔镜……0907 启蒙 ……从制针的技术到铸造大炮的方法…… 康德 ……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 浪漫主义 ……神秘之路通往内心…… 黑格尔 ……可以站得住脚的就是有道理的…… 祁克果 ……欧洲正迈向破产的地步…… 马克思 ……在欧洲游荡的幽灵…… 达尔文 ……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 佛洛伊德 ……他内心出现那股令人讨厌的自大的冲动…… 我们这个时代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 花园宴会 ……一只白色的乌鸦…… 对位法 ……两首或多首旋律齐响…… 那轰然一响 ……我们也是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