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50字左右。要精品啊!如题 谢谢了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2:27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3-09 12: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50字左右。要精品啊!如题 谢谢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执傲
  • 2021-03-09 12:4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它出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期写的回忆童年时光的散文集,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其中的一篇经典的散文。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住在百草园,玩的很快乐,而后来家人要他去读私塾,便到了三味书屋,在那里没有像在百草园一样自由,那里的生活枯燥无味,有时还可以偷偷地玩,但怎么都是比不上在百草原的。 文中最精彩的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段,这段话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光是”的句式,还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手法,比如“...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些句子写出了百草园的有趣,还衬托出了在三味书屋的枯燥。 还有“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的竹筛...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几句话,连用了7个动词,和上面一段一样,也是衬托三味书屋的无味。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有很多说法。例如“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通过对白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等(个人认为是第2种)。

采纳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3-09 14:02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 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