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宋代科举的优劣,好和不好 .快求答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01:41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11-14 17:29
宋代科举的优劣,好和不好 .快求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11-14 17:58
宋代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承袭隋唐科举取士的基础 上,规范考试程序,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考场制度,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为后世明 清两朝所继承。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扩大了取士范围;进一步打破 了门第限制;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宋朝是科举制度完善的时代。此时士人一通过科举,就可以任官,不再经过吏部考试。为了防止作弊,创立了“糊名考校法”和“誊录试卷法”。“糊名考校”简称“糊名”,又称“弥封”,就是把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等个人信息都用纸和浆糊隐没起来,是阅卷官不知道试卷作者,以防徇私。这项制度于太祖淳化三年(992年)开始在省试(即礼部试,由尚书省吏部主持)中实行。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改由考官主持糊名事务。后逐渐推行到州试(即乡试)和其他考试中。“誊录试卷法”也就是将考生的试卷交由专门的抄写员抄成副本,阅卷官只能批阅副本的制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开始实行,进一步杜绝了科举作弊的可能性。
宋朝省试过关的举人,必须经过殿试才算真正登第。殿试又称“御试”、“廷试”、“亲试”,在御殿举行,考试完毕后由皇帝主持唱名仪式。殿试合格者有一个绰号“天子门生”。他们按成绩高低授官。以上正规录取的进士为“正奏名”,而由皇帝以特恩名义录取的进士,都是屡次落第的老举人,在殿试之年由礼部令立名册,参加附试,额外录取。术语为“特奏名”,又称“恩科”。
宋代科举的好处:
1、英雄不问出身,谁都可以参加考试,尤其是草根阶层,科举成了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
2、扩大了录取人数,吸引全国人民参加考试,从而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文化开始繁荣
3、采用了殿试制度,糊名法、誉录法、别头试、复试权贵子第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限制了权贵子弟进入官场
弊端:
1、录取人数过多,导致宋朝的官僚体系十分庞大,养这么多官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2、导致社会重文轻武,军人地位和待遇都低,因而打起仗来往往出工不出力,最后宋朝亡于外敌入侵
3、让很多有其他本事却考不过科举的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就会反对朝廷,引起社会不稳定
 但是讽刺的是,欧洲引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以后,进行改良,从而产生了更先进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其结果是中国反而得从欧美引入这种制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