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频频打出”民科“这个词来嘲讽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23:25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1-15 03:19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频频打出”民科“这个词来嘲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11-15 04:04
如果把伪科学和某种特定身份如民间科学家划等号,则是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学术话语权不当竞争的手段;在把不是伪科学当做伪科学进行攻击的同时,为真正的伪科学开绿灯。以反伪科学为名的反民科,应该在揭示“民科”和伪科学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民科”和伪科学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很遗憾,目前没有一个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什么是民科?民科就是伪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就是民科—-这就是反“民科”者的基本逻辑。

不过根据本人的观察和概括,“民科”一开始系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但后来逐步延伸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民科”概念的实质不是一种对科学家群体的分类,而是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学术评价,因此“民科”是贬义词。

由于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学成果都是民间科学家取得。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没有科学学根据。之所以“民科”和伪科学之间能建立起某种内在关系,是别有用心的人对“民科”概念作了内涵延伸和外延扩大。

目前对“民科”是伪科学做了最全面论证的,是科学史学者田松。田松:“民科”是“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其中,“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民科”与另一个群体“业余科学爱好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然而,根据形式逻辑,要对“民科”这一“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做出具备某种属性或特征的全称判断,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完全归纳或因果必然分析。很显然,田松对“民科”这一“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做出普遍属性的判断时,既没有完全归纳,也没有进行必然关系分析,纯粹就是对“民科”本质特征的现象罗列。

因此这样的罗列是武断的、没有科学根据的。正是在这种不完全归纳,甚至完全没有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民科是伪科学”的全称判断,成为“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但因为大前提“民科是伪科学”既不是建立在完全归纳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所以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不成立。

在我国,所谓民间科学家就是指的体制外的科学家;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分只有中国才有,在非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如果只有体制内的科学家才属于“科学共同体”,体制外的民间科学家就属于“在科学共同体之外”,那岂不是说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都属于“在科学共同体之外”?

如果田松辩解说,他指的科学共同体的内外标准不是体制内外,而是另外的标准,那又怎么能把“民科”“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民科”难道不是 “民间科学家”的缩写吗?在中国“民间科学家”难道不是指体制外科学家吗?如果田松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不是指的体制外的“民间”科学家,那么他对“民科”下的定义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给概念下牛头不对马嘴、形式脱离内容的定义,纯粹就是偷换概念的胡扯蛋。

此外,田松上述给“民科”下的定义说明他自己还没有真正搞清楚“科学共同体”概念。科学共同体是基于同一科学或学科范式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家或学者群体,把科学家或学者组成群体的纽带就是“学科范式”,也就是田松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因此所谓的“科学共同体”实际上是“范式共同体”。不同的“范式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不是“科学共同体”和“非科学共同体”的区别,而是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区别。

人类科学发展过程就是范式转换过程;与范式转换过程相对应的,总体上就是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和范式转换过程虽然是对应的,但不是同步的——范式转换意味着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但不等于和旧的范式转换、新的范式形成的同时,就能在新的范式基础上马上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

从新的范式出现到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之间必然会出现一个在旧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就是这些“特殊人群”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的雏形。田松把这些“特殊人群”定义为游离“科学共同体”之外的“民科”、“伪科学”,实际上是否定了人类科学发展过程是范式转换的过程,说明田松缺乏基本的科学史知识与科学学常识。

无论是知识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本质上都是理论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人类科学史就是原创理论的产生、发展史。所以严格意义上,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原创程度高低与学术水平高低、实践价值大小、学者的学术地位成正比。这才应该是学术评价中“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

因此,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所以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不成立。“民科”概念纯粹是有完整学历,却没有像样学力纪录、高分低能技不如人的无能之辈,用可怜的身份自尊掩盖身价自卑、用曾经考场上的辉煌掩盖现实成就的尴尬、掩盖自己无能,取得心理平衡的通道和进行恶性竞争,以争夺学术话语权的工具。

因此,民科不是伪科学,“民科”概念才是伪科学。那些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对“民科”口诛笔伐的人,没有一个有原创理论,他们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是怎么产生的。

我国自古就有“真正的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科学艺术发展的真正源头是社会实践。高校和社会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高校的创新动力与创新灵感离不开社会的创新氛围与创新需要。没有民科的蓬勃发展,创新型大学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民科”和“官科”的现状与未来:

学历完整性、职务正规性、头衔显耀性、身份显赫性、待遇优越性、学风浮躁性,“官科”优于“民科”; 理论原创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学风严谨性、学术规范性、实践有效性,“民科”优于“官科”。
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论文引用率、拥有大学讲台、掌握学术话语权、占有媒体宣传制高点、攻城略地大奖小奖各种荣誉地位统统拿下的,“官科”优于“民科”;真正能创立原创基础理论、改变人类历史、在人类科学史上刻下痕迹,青史留名奠定中华民族学术地位,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不是目前风光无限的“官科”而是暂时默默无闻的“民科”。

在我国以反“伪科学”为名的反“民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能够在社会上通行很难说真的仅仅是出于反“伪科学”。如果真的仅仅是反“伪科学”没必要把“伪科学”和“民科”——特定身份捆绑在一起,没必要把“伪科学”和“民科”两个概念划等号。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危害在于:不是用原创理论检验博士学位是否合格,而是用博士头衔衡量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用颠倒学术评价标准来抬高学历贬低学力。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是以合法名义掩盖非法目的,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实质,是高分低能的假“博士”对真学力的挑战。

在反“民科”浪潮中跳得很高的人,实际上都是一些没有原创能力的人。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任何试图一手遮天,倒行逆施,刻意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用“官科民科”的区分固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不仅仅是异化和笑话,而是反人类。 “知识诚可贵,学分价更高。只要拿文凭,两者皆可抛”,“60分万岁,70分受罪”,很难想象在这样被动学习的环境中,能培养出具备出世界一流的原创成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很难想象经过这样的被动学习形成的“学历”与“学力”、“科班”与“科学”能划等号。沉湎于“科班”和“科学”、“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幻觉中,严重扼杀了人的创造力,造成除了读教科书外全民不读书,全民业余时间斗地主打游戏机的现象。其结果是,我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生数量全世界最多、人均阅读量全世界最少,网吧爆满、图书馆冷清,与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目标背道而驰。

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与价值观导向环境中,“读读读,书中自有田螺姑娘”是可能的,“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万两”也是现实的,但“读读读,书中自有原创理论”只是痴心妄想。

面对“民科”出原创成果的能力优于科班这一客观事实,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唯我独大的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假博士,整天一只手柱着一根金箍棒,一只手对着“民科”竖起中指,指着鼻子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也只能是蚂蚁缘槐,蚍蜉撼树,自欺欺人,自取其辱。

顶着西方顶级名校博士头衔,而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怎么产生的人,也就根本不知道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怎么衔接。不是从理论本身考察新理论是否真理,而是从一个人的身份、是否科班出身判断新理论是否成立,使高校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完全脱节乃至根本对立。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弱将手下无强兵。没有原创理论、根本不懂原创理论怎么产生的人,本来不具备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执迷于“科班”概念、“国际惯例”和“双顶级”标准的所谓世界顶级名校博士,把持我国高校领导权与学术评价话语权,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有博士学位无博士学力的庸才。

“民科”“官科”的学术标准是统一的,“民科”、“官科”的二元区分没有科学根据,“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没有科学根据。我国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不是反“民科”,而是要根本改变扼杀人的创新精神、压抑人的创新能力的公费买文凭升官的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与用公款买书号和版面学历评职称的行政化学术体制。

在中国目前的“官本位”与学术、教育双行政化的体制下,体制内根本不要想出什么重大突破性的原创成,如果有也是人在体制内成果在体制外。“伪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可以成立,但绝大多数伪科学不是民科而是官科,不在体制外而在体制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