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觅渡,觅渡,渡河处?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3:08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3-23 02:5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巳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之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500万字。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白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这时上海的鲁迅等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以理行事,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墙,惟求一死。鲁迅受到恐吓,出门都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毛泽东赞扬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到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秋白不朽。(选自梁衡《觅渡,觅渡,渡河处?》,有删改)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1)①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结尾说“秋白不朽”,你能归纳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二段中提到了向忠发、顾顺章、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等人物,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作者认为瞿秋白应回到书斋里做学问,这样可以取得更大的人生价值。B.“举全身而自燃”,瞿秋白为了挽救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C.“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意思是瞿秋白在与敌斗争中已成为一个真正超越了生死、能从容面对生死考验的知识分子。D.《多余的话》在作者看来确实是多余,如果没有这篇文章,秋白就是一个彻底鲜红的人。E.文章没有具体写瞿秋白一生的事迹,而是抓住能集中反映秋白思想的细节,展开联想,立体地展示瞿秋白的人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19-04-17 22:13
答案:略解析: (1)①瞿秋白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就可以从容地面对生与死了。②瞿秋白为革命而牺牲自己令人尊敬,而他的自我解剖精神更令人敬仰。(2)①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投身革命,拯救党。②他有骨气,能为革命而牺牲生命。③他勇于解剖自己。(3)用“向忠发”、“顾顺章”反衬瞿秋白有骨气;用“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类比,说明他置生死于度外。 (4)AD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0-03-24 21:16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