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13:03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1-22 23: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1-23 00:20
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或:乐景衬哀情。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 2.“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主观题意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1-23 01:11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