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1:49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4-05 02:53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A.去国怀乡       去(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D.去其所阙       阙(  )(2)选出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6)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4-05 04:25
答案:2.C;5.C;解析:(1)  A.云:离开  B.景:日光  C.名:出名;著名  D.阙:同“缺”,指缺点(3)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把湖面上浮动的光比作跳跃的黄金,把静静的月影比成沉入水中的玉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波时水面的月光和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给人以美的享受;结构上整齐对称,内容上互相对照,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6)如选甲文,扣住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情怀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来回答;如选乙文,扣住任何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或选拔人才必须去其所短,用其所长的观点来回答,需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展开,语言通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05 05:01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