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虚假的名言成语,赞美太平山诗句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3:49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4-05 03:48
关于虚假的名言成语,赞美太平山诗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4-05 04:53
赞美太平山诗句
游太平山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太平山,在今绍兴市东南.《游太平山》这首小诗的各坊间选本,于此诗注释多可商榷.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选》注其首二句云:“言林石遮蔽天日的一部分.”中州书画社出版的《中国山水诗选》则注云:“山高涧深,人入山中,自然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林木交错,阳光只能从间隙透射进来.”虽无显误,毕竟不够准确.关键在于首句的“分”字未讲透.“石险”者,状山势高峻,险石竦峙.正由于嶙峋怪石直插天际,仿佛把一块完整的天给分割开来,故诗人才用了“天貌分”三字.盖首句言险峻的山石把天空一分为二,次句乃指太阳光线不能普照林间,而是“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梁·吴均《与宋元思书》).第一句是仰观天宇,第二句是俯视林间,犹之第三句为俯视涧阴,第四句为仰瞻岩顶也.  第三句“阴涧落春荣”,《汉魏六朝诗选》注云:“因为涧阴,春天的花在此也要凋落.”《中国山水诗选》注云:“春天的花,在幽深阴冷的山涧里,自然容易凋谢.”这就要引起疑问了.如果诗人游山时春天已过,而花亦已萎谢,则诗人在涧阴本未见花,无从得知其为“春荣”(春花).况春光既逝,纵不在涧阴幽冷之处,花也是要谢的.若诗人游山正值春天,亲见花落,则第四句“留夏雪”云云又失了依据.因既在春天,则岩顶之积雪自然是冬雪而非夏雪也.夫山中背阴幽冷之处,花卉往往迟开.应该在春天开的花,由于地处幽僻荒寒,须到春末夏初阳气较盛时才绽放蓓蕾.只有向阳易受日照的花木,才有先开或及时而开的可能.所以此诗第三句不是指花落,(因气候寒冷而花朵凋谢本不足为奇,不必特写)而是指春天虽已过去,春花却犹在背阴的山涧旁开放.这个“落”字正与第四句的“留”字为对文,即应解为“遗”、“留”、“余”、“剩”之义是也.诗人意谓:在山中幽涧背阴处,竟还保留着晚谢的春花(恰恰与早谢相反);而在高竣的寒岩上,竟还存留着夏天的积雪.——或者以“夏雪”为可疑,但在同一作者的《旦发青林》诗中,也有“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之句,下句与此诗句辞意均极似,雪、霜同类,仅以押韵关系各用一字耳.既言“冬霜”,复言“夏霜”,故知岩顶高寒处自有“夏雪”.夫春花本应早凋而偏未谢,夏雪本易融而偏积存于山顶.这才是山中的奇观异景.如只用寻常训诂来释此“落”字,不独诗境由新鲜活泼转而为平淡无奇,且与前后三句诗人所刻意搞绘的奇观异景亦不相配称.总之此处“落”谓花存,非言花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