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电影荒野生存观后感三百字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18:02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01-28 02:37
电影荒野生存观后感三百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01-28 03:01
晚上看了一部微博上推荐的2007年美国电影《荒野生存》,观看到最后回味了好久,很想推荐给更多的人。

电影中的男主痛恨父母,痛恨所有的things,痛恨城市,觉得所有的一切人际关系都很假。的确,经济越发达的城市,陌生人之间越是会有带着面具的礼貌,如纽约,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等等。越是经济发展程度小的地方,对陌生人会更加友善。几天前刚从Georgia旅游回来,那里的人们都非常友善。好多朋友都说他们很讨厌纽约市,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穿行的人们都急匆匆冷冰冰的。

男主去过的地方除了阿拉斯加外我基本都去过,电影进行到一半时他说:“尝试新事物会让人感受到新的活力”。我深深的赞同他这一观点,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活的太久每天都干同一件事总会有所忧郁。6月份去公路旅行时看到好多和电影中男主一样的“探险者”,在公路上寻求搭车,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残酷,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和电影中帮助男主的好心人们一样,探险就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作为探险者而言就需要把风险降到最低,比如说,掌握一定地理知识,做好长远计划,最最需要的是满足自己活着。男主本来已经做好返回社会的打算,但是天气变暖山川冰雪融化河流变宽让他不得不困在“荒野”,最终误食有毒植物没有人帮助而死,两个周后被猎人发现,并在他遗留下来的相机中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是他的自拍,他开心的笑着面对着镜头。

电影下半部的镜头给了男主的父母,他们因为过于想念自己的儿子,每天都浑浑噩噩的生活着。这让我想起三年前我邻居意外身亡,邻居的母亲瞬间苍老了十岁,我关心的是他还那么年轻,真是太可惜了。我父母跟我说,他父母怎么办?就一个孩子,二十五六岁刚刚踏入社会就去世了,让父母怎么活。生命真的很脆弱啊,男主在最后写道“幸福就是与人分享”,最后签上他的given name,而不是自己探险后起的名字Alex。虽然探险自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做事前要做好planA 、planB,让自己安全最为重要。

我很羡慕男主,自由无畏的去看这个世界,当然,也有周围太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去阿拉斯加的探险。你不可能独自一人生活,总需要一些社区活动才能让自己有种“我还是有意义的活着啊”的想法。

没太有逻辑的打了那么多字,in conclusion,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去探险这个世界,保持善良,与人分享,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1-28 04:27
《荒野生存》观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花了2个多小时一个人静静的看完了《荒野生存》这部电影。观看时由最初的不解到逐渐体会电影精彩刺激的故事情节,及结尾恍然大悟后流了几滴遗憾的眼泪为电影中的男主角克里斯的死亡。 也许理智而感性的人都会觉得克里斯不孝顺及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的一个“傻子”。他放下了了很多人们这一辈子也许都得不到的东西:富有的家庭,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等等。甚至,他舍弃了一路上收获的友情。亲情及爱情只为了心中渴望的自由。是什么导致他顽强的毅力及明确的目标?家庭虽然富有,但是父母为了名望和地位使家庭更像是一个战场。父母的关系不和,让克里斯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融洽。即使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即使他知道只要他在半路上就回到父母的身边,所有他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可以继续。但是克里斯压抑太久了,人与人之间的名利交往另他厌倦了。后来,他释放了自己的压抑已久的情绪,远离了喧嚣的现代城市,一个人去了阿拉斯加的渺无人烟之地体验生活。 蔚蓝的天空,安静而和祥的山脉,还有动物们自由自在的奔跑及他开心的布置着以一辆汽车而成的“安乐窝”。这一切都很美,但是这仅仅是开始。。他说怕水,在必须经过一条急淌的河流时他差点掉进了水里我很为他担心,同时也很佩服他敢于挑战的勇气。因为我小时候差点被水淹死,我很害怕这种窒息的感觉,甚至我不敢去水边的地方。一路上,他也做着兼职,学开收割车,在小镇上卖书,帮助一个独居老人跳出一层不变的思维方式去山顶上领略从未发现的美好景象,也被人打过,路过的好心人试图改变他的想法让他踏踏实实的找份工作长久的干着。很多道理他懂,智商他也很高,但是他的决心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不可否认,每一个跟他发生一段故事的人都很喜欢他,即使在常人眼里他只是一个乞丐。克里斯在去往阿拉斯加的路上点点滴滴都是带着欢笑与泪水,感动与真挚。 克里斯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旁人的唯物主义观念与他无关,他抛开了一切的七情六欲只为了去寻找自由的生活与大自然为家,但是人的生存离不开事物,他可以不要钱,权,名利但是没有食物他会饿死。在冰天雪地的荒野寻找食物的几率很小,最终他死了。很年轻的生命,24岁。也许在他看来,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自己是否达到所追求的精神世界。 也许年轻时的我们都想过背起背包独自去浪迹天涯,也许当时受小说的影响而只是一个很棒的创意。我们看着电视上的那些贪官时,都会对他们唾弃,但是面对现实的上司领导时我们依然是点头哈腰投其所好;常常我们想去某一个地方旅游,但是因为金钱或者时间的原因而放不下因此没去,所以对于那些想法只是说说而已;常常我们告诉自己一千次不要随便显露自己的情绪,但是遇到烦心事时依然在生气,懊恼,发泄……所有的一切只因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总是想着去拥有,逐渐的的成为更现实的人。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后感,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好久没看电影了,自从看了《血色黑金》之后,就非常喜欢很血性、很男人的电影,绵绵的柔情不能满足我嗜血的欲望。 《荒野生存》一看就是一部很冒险的电影。我对于这种自我放逐、追求自由的故事,一直都感兴趣,虽然确信自己不可能走上电影里的道路,但是还是很佩服主人公的魄力和能力。整个电影的情节并非大起大落,这倒是很能烘托出旅途中的孤独,实际上我相信在自我放逐的道路上,最大的困难不是那些连绵的高山、汹涌的激流,也不是深山的灰熊、铁路的警察,而是自己,是心中的孤独感。主人公战胜内心的方法就是他的信念,到达阿拉斯加,追寻绝对的自由,逃离文明的束缚。正是这个物欲横流、束缚重重的文明社会,把我们和自然、自由隔得越来越远。现在所谓的过激的行为艺术我认为是现在的社会逼迫得人们做出来的。正是对于人性的无限压抑,才使得人们时不时做出超越人性的事来,这正是防汛在于疏通,不在于设堵。顺人性,通天理,逆人事,伪天命。 影片好的地方重点在于结尾主人公的饿死荒野,我最怕看到的就是主人公最后回到了城市生活,回到家人的身边。因为那样的话,主人公最后还是屈服了。我愿意看到一个真正的虔诚的追求信仰的人。就像血色黑金里的开拓者。 我认为即将离开学校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奋斗的精神,虽然一定会有数不清的跟斗要摔。这种激情,这种坚持,这种敢于为生活带来希望的信念,是多么的可贵。 首先说下整体感觉吧,片子很不错,静静地叙述有点像《阿甘正传》而且我也很有感触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愿望直到现在也未曾消失的梦想。片子刚开始五分钟吧就让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心想要拍出那种感觉很难的吧?!但是稍后片子就给出了答案它并不是想拍那种很虚幻的理想状态下的东西,抛开他的荒野之路不说的话,这只是一部很简单的讲一个生活在有家庭暴力和欺骗的孩子,在大学之后他在大学之后想做自己的事,想要自由,想要去除人性中虚伪的一面,想要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只不过他选的路比较独特,独特到世上的人没几个做得到。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也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影片刚开始沃尔特进入雪地的那段男低音让我感受到一种包含了迷茫,苦涩,但又坚定的情感。第二篇章开头的音乐也很不错。 再说片中的对白或旁白吧。他与简在大海中时的旁白“我还知道活着是多么的重要,不必真的很强壮,却要觉得自己强壮,哪怕只有一次也要去证明,哪怕只有一次也要在最原生态中去发现自我,独自面对冰冷的石头,只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他吃苹果说的那段话“你是超级苹果,你就是我眼中的苹果”。让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的话“当你驯服了我,我就是你的狐狸,与千千万万的狐狸不在一样……”而这个苹果也因为他而与众不同。 他和韦恩在酒吧的对话“…我们在野外了我们做什么呢?…我只是存在着在那一刻,在那个地方,在那特定的时空…”就体现一般人与他们的区别,我们总要带着目的去做事,而他要的只是那总“存在”。 从墨西哥回来他曾在城市中有短暂的停留那段镜头让人眩晕这也是他再次面对社会的感受,于是他马上又回到了旅途。然后他又遇到了爱情那个叫特雷西的小女孩不过这只是个小插曲。在终篇中他又碰上了那个想收他做儿子的老人在登那座小山时“…人类新的灵魂来自新的经历…我们都会对更伟大的事物崇拜…但是当你原谅时,你就会爱,当你爱了,神的光芒就会照亮你。”然后太阳就照到他们了,虽有点假但这应该是一种表达手法吧。 最后他中毒后写下的“快乐拿出来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及最后死亡时他又想到了父母,这表示了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过于笃信的人生哲学了。 这部影片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作为出生牛犊者纯粹是小述己见,有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