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9:40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01 12:49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3-01 12:59
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01 13:48
非选择题在高考卷中多表现为材料题(包括文字类和图表类),平时练习所见的问答题在去年高考中也有出现。解答材料题关键在于把握读、找、答三个步骤。
1、读――解答的前提
“读”即阅读材料,具体应掌握以下原则:
(1)先读设问,再结合设问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确,而且便于从材料中找寻有效信息。
(2)重视两头。
材料的首尾两头多为段落的中心语句,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信息。
(3)看出处。
材料的出处常被同学们忽视,但是这些文字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某种暗示或引导,有利于我们利用熟悉的课本知识去解读陌生的材料。
(4)划层次。
2、找――解答的关键
“找”即找有效信息、找答案。
(1)根据标点符号判断段落结构,确定信息源。 “、”和“;”表示多个同类信息的并列。“。”表示一个完整信息的叙述完毕。“……”在材料中多表示与解题无关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说“……”的前后有可能会隐藏着有效信息。根据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线划出相应的层次。
(2)根据设问要求找信息,确定答案来源。
在设问中,常有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类似文字。解题时,须对这些限定词语予以关注。
①“根据材料……”:这种设问多表示答案主要通过材料来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现在材料中。
②“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设问表示仅仅依靠材料还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过课本知识来补充完整。
3、答――解答的体现
“答”即答题,这一点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
(1)一题多问时,应对所答内容进行区分,先写出题目的中心语再进行答题。
(2)注意设问分值。学会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多寡。
(3)规范作答
答题格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语言规范,语言学科化、简洁准确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