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皇帝的爷爷怎么称呼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11:00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2-20 13:51
皇帝的爷爷怎么称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20 15:10
问题一:皇帝的爷爷该怎么称呼? 中国皇帝是终生制,所以皇帝没死你是当不了皇帝的..
所以皇帝在直系亲属上是没有爷爷的
但是皇帝的家族都是很庞大的,叔爷爷是很多的,到那些人见到皇帝都要磕头行礼的, 一般也都有爵位封号,皇帝一般喊他们 官位 爵位问题二:古代怎么称呼爷爷的哥哥 古代称:
伯祖父,现在俗称:大爷爷。。。爷爷的弟弟:叔祖父
帝王家应该称为:皇祖。
前提是,皇帝的爷爷的哥哥必须是皇帝,也有先帝的说法,希望能帮到你。问题三:请问一下,古代的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的爷爷 自己的亲爷爷是:皇祖、皇祖父
不是亲爷爷:皇从祖,从祖父问题四:皇上的爷爷怎么称呼 好像中国历代王朝最多只有皇帝奶奶存在,也就是太皇太后。一般称爷爷是称庙号。比如高皇帝等等问题五:明朝人怎么称呼皇帝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明清两代的皇帝都被臣子们称为“万岁爷”,尤其是宦官内侍,更加是一口一个“万岁爷”,但是其实这并不是很确切的说法。明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内侍们对皇帝的称呼都并不是以“万岁爷”为主。
在内侍与皇帝、皇子之间相互称谓的问题上,陈宝良先生的《明代社会生活史》里针对有明一代做了一个介绍:
“宫内太监面见皇帝时,多自称“奴”,而称皇帝为“万岁”、“爷”,在章奏中也有称皇帝为“万岁爷爷”、“万岁爷’者。(在一般的对话中,太监有时也面称或私称皇帝为“爷爷”。)这显然本于民间子牌父、了卜尊主之体。
太监称东宫太子,一般称为“千岁爷”,而自己可以直称己名,也不一定自称“奴”。
正德初年,宦官中最宠押之人,称“老儿当”。据载,“当”字应读若去声,犹“等辈”之意。虽说是“老儿”之称,实际上并不论年之老少,只是因宠幸而受牌。至后,北京民间见到那些势焰可畏之人,就说“是当里的”。当时的太监王伟,因小时与武宗一同读书,所以武宗称其为“伴伴”,而不称其名。
在明宫宦宫中,其中的一些权珰或管事太监。也被一般的小太监称为“爷”。而皇亲驸马见到这些权监,也行拜礼,并称他们为“公公”。”
但是陈宝良先生并没有再严格区分时间段。而我能找到将皇帝称呼为“万岁爷”的说法,最早也是到了万历朝。包括陈宝良先生在“万岁爷”之下的注释,也是万历朝的记录。而在此之前正是如同陈宝良先生所说,对皇帝的称谓以“万岁”、“万岁爷爷”、“爷爷”为主,简略为“万岁爷”这样的影视剧惯用说法,倒是明朝末年以后直到清朝的习惯。把明朝万历年之前的情况都代入其中,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合适的,起码是脱离了实际。
不过我感觉万岁、万岁爷爷还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口语里把皇帝称为“爷爷”的比较多。有点意思,我摘几条出来:
“内官喜宁说:「如今送爷爷从居庸关进去。」”、“初六日,喜宁与也先议请上往高桥儿、宁夏去,臣说:「如今天气冷冻,爷爷如何去得?」”、“又令臣至也先处说:「爷爷有旨,要差总旗高、太监喜宁、达子那哈出回京。」”
“见爷爷奏说:「家里如今要立郕王做皇帝。我再三言说,也先诚心要送皇帝回来,你且不要立。朝里不肯信,只要立郕王做皇帝。」 ”
上面这两段中的爷爷指的都是英宗。而在诸多时人笔记里,都将英宗称呼为“爷爷”,可见在当时这是非常通行的说法。
再比如:“(英宗)北狩时......沙狐狸...及驾旋,沙不及从,留虏中。弘治初又来....至京师,入见上...沙曰:“是固有证,先帝顷尝赐我一绣囊,且曰:“此周娘娘手制也。”今囊故在,乞进娘娘验之。”所司取以进,太皇太后览之曰:“此真老爷爷物也。””这里太皇太后指的是孝肃周太后,即宪宗生母,英宗妃,她口中说的“老爷爷”是指自己的丈夫英宗了。
“(嘉靖帝)初即位,一日问司礼监太监张佐,欲开内库以观累朝储积。佐跪葵曰:自有历年册籍可查,不必万岁亲阅。上乃罢。诸内侍以问张佐,此何意也?佐曰:这宝货易以炫人,不当与爷爷经目,恐启其聚敛之心也。”
“今嘉靖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盖惟天朝皇帝爷爷陛下尊居五位,正临万邦,体乎天地之心,正此纲常之道,将以劝善惩恶,故使赵大官有是行也。”、“恭惟皇帝爷爷陛下德广亨屯,量弘拯济。”
这两段里的爷爷说的都是嘉靖,那么也就意味着嘉靖时期这爷爷的说法仍是普遍的。
但是可惜的是在现在的明代题材的电视剧里,甚少看到在这方面做的严谨的剧集。而要特别提出的是,我记得当年在看《正德演义》的时候,朱厚照就称身边的小宦官为“苏老儿......余下全文>>问题六:古代皇帝的爷爷叫什么 中国历史上就没出现过三朝皇帝同朝的情况,既然没有,也就没有这个称谓出现的意义
即便有,那也是爷爷或父亲还在当政,那这个未来的皇帝还没登基呢.
如果非要问叫什么,那只能叫太皇太上皇(汗...)
一般历史上皇帝的爷爷早不在人世了,不是称先帝,就是在年号上叫个帝字,比如XX帝
历史上出现这种情况貌似只有一次,明朝,朱元璋与朱允炆
似乎是叫“皇爷爷”,这是口头上的,书面应该是叫“皇祖”,与“皇考”类似
等朱允炆登基,一般就是称呼为“太祖高皇帝”问题七:皇帝怎么称呼他爷爷和他奶奶 称祖母为太皇大后,那说明是孙子当了皇帝,祖父要是还是人世,孙子能登上皇位吗…问题八:古代,在普通百姓中,怎么称呼自己的爷爷?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20 15:23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