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胆固醇高的人的饮食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1 14:06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10-11 03:30
胆固醇高的人的饮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10-11 04:30
可以吃菌菇类食物,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吃黑木耳也可以降低胆固醇。土豆可防动脉硬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10-11 07:05
人体里的胆固醇是把双刃剑。这是因为,胆固醇是构成体内一切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具有维持细胞的通透性、影响神经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运载脂肪酸、转化为维生素D等重要生理功能。但是,高胆固醇血症又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胆固醇和胆固醇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脂蛋白有"好"、"坏"之分,所谓"好"的,即高密度脂蛋白(HDL),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所谓"坏"的,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它具有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使总胆固醇、LDL降低和使HDL增加的方法是预防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降低胆固醇的非药物疗法有很多。最近,英国专家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出,少吃多餐可以降低胆固醇。专家的研究发现,人体胆固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饮食,还取决于进餐的次数。他们在一项癌症的研究课题中,调查了多名年龄在45~75岁的人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并监测其胆固醇、血压和体重。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随进餐次数的增多而有所下降,一天进餐6次或6次以上者,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比每天进餐1~2次的人约低5%,但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没有相应增高。究其原因,专家认为,进餐次数多的人往往因为运动较多,消耗的热量也较多,这就促使其需要多次进餐。热量的消耗有利于胆固醇的降低。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的进餐方式导致人体作出不同的代谢反应。 利用增加进餐次数来降低胆固醇的方法,可作为一种降脂辅助手段,高脂血症者不妨一试。与此同时,还要增加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据《贵阳晚报》报道 近日,英国的研究报告称,一天内进食次数达6次或以上的人,其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较进食次数较少的人低约5%,患心脏疾病的几率也较低。 研究人员调查了1.4万名年纪在55-75岁之间志愿者的进食次数,同时测量他们的胆固醇含量。结果发现,进食次数较多的人血胆固醇含量较低,通常生理活动也较旺盛,虽然5%的幅度并不大,不过减少患心脏疾病的几率却可达10%。研究显示,长时间未进食后大吃大喝会改变脂肪储存的方式,并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产生胆固醇的酵素也会很活跃。 剑桥大学的教授解释说:“若进食次数较为频繁,胰岛素不会大量分泌,产生胆固醇的酵素作用会减弱,就会相对减少血胆固醇含量。”
  • 2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10-11 05:25
减轻体重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 胆固醇的吸收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
  • 3楼网友:掌灯师
  • 2021-10-11 04:53
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 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这包括: ①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 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 胆固醇的吸收。 ②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 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③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 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 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4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 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 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⑤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 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 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 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 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吸烟超过20支) 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有关。 ⑥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 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对 饮食治疗及体育疗法确实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降脂 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