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怎么理解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22:17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1-31 04:00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怎么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31 04:20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理解如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扩展资料
应用:
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呈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

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与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视觉错误,人眼认为光是由物体发出并直射入人眼。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凸透镜成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31 07:32
凸透镜成像有一句口诀: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的时候,成实像.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越远(光屏向远处移动),并且像越大.远离则相反.照相机可以看成是一个例子.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时候,成虚像.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越近,并且像越小.远离也相反.放大镜是他的一个例子. 如果物体动了,则光屏一定会动,否则光屏上不会接收到清晰的像.
  • 2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1-31 06:37
理解如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的时候,成实像,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越远(光屏向远处移动),并且像越大。远离则相反,照相机可以看成是一个例子。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时候,成虚像。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越近,并且像越小。远离也相反,放大镜是他的一个例子,如果物体动了,则光屏一定会动,否则光屏上不会接收到清晰的像。 扩展资料: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凸透镜成像规律
  • 3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31 05:07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 当物距在一倍焦物到二倍焦距之间,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则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光屏上没有像,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照相机照全身像,后要照半身像 就是要像变大,“就是靠近人,调大(长)像距!” 记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就行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