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8:13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2-04 21:5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2-04 22:34
(答案→) 解析:(1)结合所学,孟子、董仲舒与朱熹都是儒学家,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都希望君主要注意个人修养,以图长治久安,再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可知他们都将“正君心”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2)根据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可知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再结合两人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3)结合所学,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而理学因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因此他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而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 激进派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批判传统思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05 00:11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