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浅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生生互动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8:27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11-12 13:58
浅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生生互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1-12 15:29
浅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生生互动
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功效,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特点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以下特点:课堂教学以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为主的形式展开。所提问题的类型以启发型问题居多。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较短,教师通常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回答问题的形式以集体回答为主,其次是抽答。抽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好学生身上,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在提问一秒后发现没有学生响应,便重复问题或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生因此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回答问题的形式主要是集体回答。 在处理学生的回答时,多以“数学上正确”为唯一目标,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虽然注意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称赞,但鼓励流于形式,方式单一。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是把学生的回答简单地重复一遍并加以追问,没有作出适当的评析和引申,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错误没有明确指出并予以纠正,态度比较含糊,追问也主要是对前一问题的延续或对前一问题的回答感到不大满意而作出的,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梯度。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极少有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表述比较准确,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把握得不很准,对教学过程也很少有所反思。课堂上的提问主动权基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因此而显得很被动,所以课堂上学生提问的情况比较少。 二、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而用“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把“问答”当作“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乎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师生、生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 对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的提问都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做题、批改学生作业上,至于提问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自己也没有去思考和研究。因而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难点把握不清,问题表述含糊,指向性不明。提问也仅停留在针对知识点的发问,忽略了提问中的人文意义,没有把提问的重点从“问题”转移到“人上来”,致使提问只重“数学”不重“人”,出现“徒劳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加深对提问的认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认清提问的本质,加强备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策略,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功效,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三、优化课堂提问,实现真正互动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课堂提问我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力戒问答式教学。 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始终充斥着大量的问题,表面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高,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太多,答案简单固定,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则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 课堂提问忌问题过小。 有些老师由于害怕学生听不懂,故意将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这样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室内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方法一: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方法二:上课开始。老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师问:愿意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方法二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课堂提问目标要明确。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些老师经常会这样提问:“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结果数学课变成了口语课。原因是什么?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地来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只2只、3只3只、4只4只地来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 4.课堂提问应把握准坡度。 如果问题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环环相扣,层层相递,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6÷8的被除数加上32,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难以回答的,若老师设计好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同样的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5.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意见。 课堂是师生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师问生答这个层面,应该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提问。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十几减9、8”的教学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3-8,3-8不够减,我就用8-3=5,再用10-5还是等于5,这样做对不对?”这种思考方法,是老师没想到的,结果老师也没多想就武断地说了一句:不对,减法是不能颠倒做的。其实,这个学生的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明白这个算理而已[13-8=l0 3-8=10-8 3=10-(8-3)]。教师的这个轻易否定,泼灭了一朵思维的火花。 6.课堂提问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能急着给予解释与引导,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学会等待,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他没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 以上是我对于课堂提问的一点浅见,当然关于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有待于广大教育同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就真正的互动课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