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可以“零门槛”转专业了吗?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1:02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2-10 14:07
学生可以“零门槛”转专业了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2-10 15:31
据报道,浙江农林大学近日公布了关于401位同学转专业的通知。一名植物保护专业的女生,经过大一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喜欢的是林学,通过提交转专业申请,下学期就可以转到林学专业继续学习。该校本学期提交转专业申请的学生中有91.8%如愿。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转专业成功率已经从5年前的66.76%提升到现在的90%以上。
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要么是对填报的专业完全不了解,要么被所谓的“热门专业”误导,要么为了挤进心仪的大学,填报鲜有人问津的低分段专业。等到入校之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压根没有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四年都未能调整好情绪,反而对专业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学到应学的专业知识,荒废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追悔莫及。这种情绪甚至在毕业多年后都存在,网上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集体追忆:叹息大学没有学喜欢的专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力和无奈。
有鉴于此,目前不少高校都有转专业的制度,一般是允许学生换一次专业。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还是设置了一些门槛:比如只有成绩达到本院系考试排名前10%的学生,才有申请转专业资格;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成绩要达到前多少名,才能申请转专业;且转专业学生总名额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门槛的设置,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有存在的合理性,不仅便于学校管理,也平衡了各专业的教育资源。但对学生来说,会导致一部分想转专业的学生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终究无法转到喜欢的专业就读。
但现在,浙江农林大学打破了这一规则。“零门槛”转专业,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体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而众所周知,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对我国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据悉,在我国1200多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占87%。
“零门槛”转专业,还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就业率畸低,但由于利益羁绊等诸多原因,仍得以保留。“零门槛”转专业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就业前景等综合因素选择专业,客观上会让高校减少相关专业的招生及人才培养数量,甚至倒逼其取消某些专业,集中优势资源盘活和做大优势及具有市场前景的专业。长期来看,有助于抬升高校整体就业率和毕业生综合素质。
当然,有人担心“零门槛”转专业后,哲学之类的“冷门”学科或将无人问津。这种顾虑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必过于放大。一则,这些专业自有其拥趸,喜爱的学生可以通过转专业获得学习的机会。二则,社会对哲学、考古之类的“冷门”学科毕业生需求相对较小,减少其人才培养也不见得是坏事。何况,所谓“冷专业”、“热专业”本就是相对且动态的,今天减少“冷专业”的人才培养,很有可能让其今后变为“热专业”。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即就业,也能实现逆袭。这些,聪明的大学生们不会不懂。
值得注意的是,“零门槛”转专业,对高校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允许自主转专业的中科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位老师对应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充足的师资和较少的招生名额,使其有能力为相关专业配置足够多的师资。但多数高校远远达不到如此“豪华”的师资配备,实现“零门槛”转专业很难一蹴而就。
不过,因校制宜、循序渐进地降低转专业门槛,是可以做到的。譬如,可以采取招生时大类招生,入校后再逐步分流的办法,预留后置选专业的时间;也可以试行自由转专业,但前期限制转成比例,后续逐步提高,分步落实“零门槛”转专业。
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要么是对填报的专业完全不了解,要么被所谓的“热门专业”误导,要么为了挤进心仪的大学,填报鲜有人问津的低分段专业。等到入校之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压根没有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四年都未能调整好情绪,反而对专业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学到应学的专业知识,荒废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追悔莫及。这种情绪甚至在毕业多年后都存在,网上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集体追忆:叹息大学没有学喜欢的专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力和无奈。
有鉴于此,目前不少高校都有转专业的制度,一般是允许学生换一次专业。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还是设置了一些门槛:比如只有成绩达到本院系考试排名前10%的学生,才有申请转专业资格;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成绩要达到前多少名,才能申请转专业;且转专业学生总名额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门槛的设置,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有存在的合理性,不仅便于学校管理,也平衡了各专业的教育资源。但对学生来说,会导致一部分想转专业的学生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终究无法转到喜欢的专业就读。
但现在,浙江农林大学打破了这一规则。“零门槛”转专业,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体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而众所周知,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对我国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据悉,在我国1200多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占87%。
“零门槛”转专业,还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就业率畸低,但由于利益羁绊等诸多原因,仍得以保留。“零门槛”转专业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就业前景等综合因素选择专业,客观上会让高校减少相关专业的招生及人才培养数量,甚至倒逼其取消某些专业,集中优势资源盘活和做大优势及具有市场前景的专业。长期来看,有助于抬升高校整体就业率和毕业生综合素质。
当然,有人担心“零门槛”转专业后,哲学之类的“冷门”学科或将无人问津。这种顾虑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必过于放大。一则,这些专业自有其拥趸,喜爱的学生可以通过转专业获得学习的机会。二则,社会对哲学、考古之类的“冷门”学科毕业生需求相对较小,减少其人才培养也不见得是坏事。何况,所谓“冷专业”、“热专业”本就是相对且动态的,今天减少“冷专业”的人才培养,很有可能让其今后变为“热专业”。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即就业,也能实现逆袭。这些,聪明的大学生们不会不懂。
值得注意的是,“零门槛”转专业,对高校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允许自主转专业的中科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位老师对应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充足的师资和较少的招生名额,使其有能力为相关专业配置足够多的师资。但多数高校远远达不到如此“豪华”的师资配备,实现“零门槛”转专业很难一蹴而就。
不过,因校制宜、循序渐进地降低转专业门槛,是可以做到的。譬如,可以采取招生时大类招生,入校后再逐步分流的办法,预留后置选专业的时间;也可以试行自由转专业,但前期限制转成比例,后续逐步提高,分步落实“零门槛”转专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10 16:02
北京邮电大学转专业,不容易啊,几乎每所院校都是这样的,因为转来转去的,打破了人家的计划和教育平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