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上朝前是不是还要打三个响鞭 清以前的朝代有没有这个规制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7:11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3-02 11:20
清朝时上朝前是不是还要打三个响鞭 清以前的朝代有没有这个规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02 11:53
诗:静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静鞭一,在朝方里等候 “陛见” 的官员,就一下子 “静” 下来了,不能再交头接耳了。
就像 “上课铃声” 一样。
甩鞭子,发声响亮,内廷与外朝的人们听得清清楚楚,皇帝办公时间到了。
早在隋唐时就有了。
就像 “上课铃声” 一样。
甩鞭子,发声响亮,内廷与外朝的人们听得清清楚楚,皇帝办公时间到了。
早在隋唐时就有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02 12:00
有帮助,请采纳
这个叫静鞭,清以前就有了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用一种很大的鞭子,銮驾仪卫之警人用具。朝会时鸣之以发声﹐使人肃静,也称鸣鞭。
宋代人高承《事物纪原》这样写道:“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宋徽宗年间的《东京梦华录》开始有明确记载,皇帝出行的时候,驾近,就会排列横门十余人一起击鞭,这个说法恰好与《宋史》记载的“殿前指挥使,行门二十二人,鸣鞭十二人,孝宗增为一十四人”交相印证。《东京梦华录》中的十余人大概就是十二人,击打不齐会有很多杂音,十来个人同时抽鞭子且是横向队列,鞭子就不能太长,即便这个规模,宋孝宗还不满足,增为十四人,比祖宗多抽两鞭子。另外,宋代皇帝升座降座也需要鸣鞭,但具体的规范则似乎未见。《金史》也记载,皇帝在殿上时鸣鞭,结束之后,殿下亦鸣鞭。 元 袁桷 《内宴》诗之二:“椶殿沉沉晓日清,静鞭初彻四无声。”《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四声万岁响连天,三下静鞭人寂静。”《西游记》第十回:“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
太和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丹陛上下,撅起了黑鸦鸦一片屁股。皇帝在金銮宝座上坐定,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式,“中和韶乐”止,宗室王公、文武百官挺身肃立。銮仪卫一名校尉,在太后殿庭院内鸣“静鞭”三响。这个鞭子,长十多米,把儿长约三十公分,刻着龙头。耍鞭子的校尉,训练有素,挥鞭自如,大有“我持彩练当空舞”的牛劲儿。
静鞭响过,奏丹陛大乐,宗室王公、百官跪。乐止,宣表官至陈设贺表的宝案前“奉表”。两名内阁大学士跪在案前“展表”。宣表官扯开嗓门“宣表”。之后,奏丹陛大乐,宗室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礼毕,乐止,宗室王公百官原位肃立。“静鞭”三响,奏中和韶乐,皇上起驾,众人跪送。鸣赞官宣布“礼成”,清场。
“三跪九叩礼”,满族话叫“达儿头”。行礼者肃立,按先左后右的顺序,“啪、啪”两下,放下马蹄袖,跪在地上,上身挺直,屁股放在脚后跟上,磕三次头,起立;如此三遍,连续动作,一气呵成。女人跪在地上,屁股放在脚后跟上,平伸右手,再掌心向前,举到鬓角处,然后手放下;如此三次,算“三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