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十不闲的十不闲 - 历史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3:58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04-04 16:26
十不闲的十不闲 - 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4-04 16:41
清光绪十年(1884)。彭德府(今安阳)人赵奎顺在北京演唱十不闲闻名,被招入宫为慈禧祝寿,后任内庭供俸。因其演出必梳一抓髻,故得绰号”抓髻赵”、约于光绪末年,他回到河南开封行艺。厉时三载唯其儿子得其要领,继承了他的艺术,在相国寺经常演出。
“抓髻赵”的第三代传人外号“十三红”,民国年间在开封地摊设场并常在相国寺西院演唱,名噪一时。“十三红”在开封演出期间。山东大鼓、河南坠子的女艺人已经兴起。民国二十年(1931)后,开封的十不闲便逐渐衰落。
民国二十四年(1935)。获嘉县北吴村赵合山逃荒至原武县(今原阳县)桥北盐店庄。以他为主又兴起一种十不闲。这种十人闲由十人组成,一人扮丑旦,一人扮相公。五名扮闺门旦,一至两名操弦乐或笛子,一人跑场,演唱时穿戏装,勾画戏曲脸谱,全为男性。演出时,丑旦指挥全场,故又称“老总” 。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河南大片地域,原武、阳武一带战祸额繁,“故事会”取消,这种十不闲也随之停止活动,因而失传。
1957年,郓城县举行民间艺术调演,陈德先第一次在郓城大礼堂里演奏,以其精湛的技艺,优美的唱腔,尤其他那手脚麻利,件件乐器有声有色,博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也就在这次演出中,才把这种独创的民乐艺术形式命名为“十不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