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祁连山下》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1:56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3-01 21:10
《祁连山下》的主人公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3-01 21:46
第一次认识常书鸿,是在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的文字中,主人公尚达(常书鸿的代名)为研究和保护敦煌艺术历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像烛照沙漠夜空的烈焰,一直在我心中熊熊燃烧。第二次认识常书鸿,是在几年前叩拜敦煌石窟聆听月牙泉的吟唱中,一座不朽的坟茔像一个大大的句号画在漫漫黄沙茫茫戈壁之中。一个留学法国、浪迹巴黎的江浙学子,西画精英,最后却为抢救中华民族艺术之魂而甘守荒漠五十年,死后仍不甘于离开这块土地,永远守望,这种献身艺术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的确感天动地。 敦煌第254号洞窟中,有一幅巨大的北魏早期壁画《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遥远的大本国国王有三个太子。一日,他们出游时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崖,而山谷中恰有七只刚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小虎围着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生命垂危。三太子萨垂那见状,发誓要救助它们,让它们享受生命的快乐,于是毅然刺破血管,从崖顶纵身而下,以身饲虎。顿时大地震动,太阳掩面,狂风怒号,海浪翻腾……这幅画深深震撼了常书鸿,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常说:“到敦煌来,只有抱定舍身饲虎的决心,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常书鸿言于此,更行于此。自从1935年底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发现伯希和从中国搞到的《敦煌图录》起,常书鸿便发誓要献身敦煌,为埋藏于荒漠古窟中的祖国壁画艺术毕其一生之功。其情也痴,其志也坚。这种为中华民族艺术殉道的精神,使他历岁月更迭、时光流逝而不顾。难怪连他的妻子后来也逢人便说:“常书鸿疯了!” 其实,这种对艺术执着、近乎痴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能找到。近日参观深圳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文艺复兴藏品展时,看到一幅米开朗基罗的油画《创世纪》。当初为完成这幅画,他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仅靠一盏银灯的微弱光线,画了四年零五个月,600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当米开朗基罗从架上下来时,两只眼睛全瞎了,但他的艺术光芒却永远也不会熄灭! 也许有人说,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让人分心的事情太多。然而生活中仍不乏大量的痴迷者,他们可以打牌三晚五晚不睡,跳舞三夜五夜不归,喝酒三瓶五瓶不醉,泡妞三个五个不累。可见,只是痴迷的内容不同,痴迷的程度却完全一致。 常书鸿生前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有一次长谈。当他问常书鸿“如果人生有来世,你想做什么”时,常书鸿毅然作答:“如果有来世,我还做常书鸿!”还做常书鸿,意味着一个人重新又要舍弃滚滚红尘中的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诱惑,以舍身饲虎的精神痴迷事业。这对一个生活在物欲圈中的现代人来说,实在太难。惟其太难,所以才值得称赞,值得敬重,值得效法。哪怕是以常书鸿为榜样,为自己作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