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维为什么讥讽陶渊明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2:34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2-10 19:38
王维为什么讥讽陶渊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2-10 20:05
可是,在王维看来,陶渊明落到了这种地步,纯属不识时务的结果,是小不忍而乱了大谋,即所谓“忘大守小” 。按照王维的意思,那是理所当然地应该“把板屈腰” ,稳坐官位,安食俸禄。对于陶渊明乞食的窘境,王维根本没有表示同情,相反却从《乞食》诗中挑出一句“叩门拙言辞”来,并毫不客气地讥讽为“屡乞而多惭” 。
当然,王维对陶渊明的这种评论和讥讽,其实对陶公并无损害,反倒是折射出王维自己在为人处世上的某些庸俗气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2-10 21:30
陶渊明和王维都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伟大的诗人,俩人都写了大量的田园山水诗,但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所以他们的田园山水诗是有同有异。同种有异,异中有同。

   在这里,我主要想通过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这两个方面来作比较。

1、思想内容方面

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对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存在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就是这点最好的证明。由于人生经历、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原因,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则以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为主要描写对象,。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的曾祖父曾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曾做过太守,父亲的官职要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当时那个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世族想比,所以他在政治上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而在后来的仕途路上,也是屡屡不顺。所以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矛盾了很久后,毅然决定归隐田园,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了翅膀。又如“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还有就是《归园田居》里的那种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但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王维,生活于盛唐转中唐时期,统治者日趋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国家已经逐渐走下坡路,诗人的敏感让王维的诗在壮阔中也隐隐有些苍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了在山间隐居的那种悠闲雅致,那种超然的生活情趣。《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又如《山中》: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点幽寂冷清,荒凉萧索,可是却又是诗意绵绵,耐人回味。

   他们还有不同就是陶渊明侧重也日常的农村的田园生活的田园诗,而王维则是侧重于闲情雅致的山水诗。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虽然都写田园山水诗,可是写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可是由于王维对于陶渊明的借鉴和模仿,使得他们的这类诗歌都是以描写自然对象为主的。

2、 在艺术风格上

   艺术特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醇美,富有哲理,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以动写静,诗中有画。由于王维对陶渊明的学习,使得他们的诗都是通过描写平常的事物来托出深远的意境。

陶渊明的诗歌的总体特征是自然。将自然生活诗化。主要来说: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如《归园田居>》里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误入尘网的经历。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作者讲自己归隐采菊的情怀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于平常生活里见证真意,只是欲辨已忘言。

  王维的诗歌的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为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的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美完全的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又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我特别喜欢“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觉得“咽”和“冷”用得特别的传神,准确,一下子就将静态的美变为动态的美,活了整句,活了整首诗。

  由于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所以他的诗歌中往往掺杂着很深的佛理。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关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由早期的写气图貌和巧为形似之言,进入到“ 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禅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如《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尽处,自然也是深山空境无人之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诗与境谐,禅会于物。

    当然,王维在陶渊明之后,对于陶潜的艺术也是有所借鉴的,他们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通过描写平常事物在托出深远之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