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消除业障?消除业障的方法都有哪些?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23:53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2-24 12:18
如何消除业障?消除业障的方法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2-24 13:49
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因凡夫心乱,如方法复杂,就难契入一心。

念佛,念阿弥陀佛功德最大。千经万论都说: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所以要取法乎上,适得其中。要修最高的法门!
为什么?
善导大师: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
《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

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弥勒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中说,阿弥陀佛现是觉圆果满,超诸地位,所称念者功德最多。弥勒现是菩萨位中,未超诸地,果未圆故,称念之者功德狭少。

净界法师开示:念阿弥陀佛跟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差别?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圣号引导你到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得到观世音菩萨愿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萨,得到地藏王菩萨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的特点,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消业障,但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往生到观世音菩萨的国土吗?不能的!因为他没有临终十念救拔的愿。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跟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绝对不一样!因为你跟两个不同的佛结缘,结果怎么会一样呢?这两个佛因地所发的愿是不同的,这样的愿产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他的愿力,他的愿力不同圣号产生的功德怎么会一样呢?

1、出自罗什译《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2、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观自在即观音菩萨。

关于消业障,最有效的是念佛。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故而千经万论共指净土

 佛经述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之经典众多,但专论净宗,而为净宗根本主要依据的经典,有三:无量寿经。本经为净宗群经之首要与纲要,被称为中本华严,亦名大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本经是一切大乘经典中唯一无人请示发问,也无人能发问,是世尊主动自说的一部经,在我国流通颇广,故各宗寺院与信徒多列为早晚课持诵,也称为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也称为十六观经。
  另楞严经中《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与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二经虽非专论,今亦列入净宗主要依据之经典。
  其他净宗所依据之经典甚多,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将有助对「信、愿、行」三资粮之充实与坚定不移,必利往生极乐净土志趣之完成。
  一、观佛三昧经之一:
  「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二者(略),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二、观佛三昧经之二:
  「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得一切种智。」念佛三昧即宝王三昧,一切三昧之王。
  三、大宝积经:
  「释迦劝父王净饭,并六万释种,皆求生净土。」
  四、般舟三昧经:
  「佛世尊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
  五、大集念佛三昧经:
  「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
  六、法华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称即一念净信至诚心称,佛道即菩提亦即大觉。
  七、法华三昧观经:
  「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
  八、佛名经:
  「一闻佛名,灭无量生死之罪。」佛名即阿弥陀佛。本文中所称佛名,皆是阿弥陀佛之圣号。
  九、大悲经:
  「一称佛名,是以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涅槃界即不生不灭的境界,也就是极乐世界。
  十、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刹土。」刹土即极乐世界或净土或国土。
  十一、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二: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十二、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一:
  「安乐(极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此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十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二:
  「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见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
  十四、十往生经之一: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十五、十往生经之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是经乃指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十六、悲华经:
  「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临终之时,是指若闻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欲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来生我界,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十七、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人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指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此为净宗念佛法门之精髓。
  十八、守护国界主经:
  「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是指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人。
  十九、法鼓经:
  「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但知彼方有佛,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二十、千手经:
  「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中,轮转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陀罗尼是指净土法门。
  世尊在三部专论经典中,详实地开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又在众多经典中,屡说不倦地开示此一普被三根,万类齐收,最简易、方便、直捷、稳妥、圆顿,而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不可思议之奇特法门,吾辈行人皆当深体世尊彻底悲心之意,应拳拳服膺,恪遵实行。
  《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大本弥陀经》: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文殊般若经》:系心一佛。专持名字。念念相续。即是念中得见过去现在诸佛。
  《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宝积经》: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
  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佛国土。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目连所问经》: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十往生经》: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起信论》:马鸣菩萨云。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智度论》:有诸众生。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永明寿禅师。得无碍辩才。住石宗门。而作四料简。偏赞西方。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永明寿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差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古德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其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其福胜彼。
  庐山远法师。悟摩诃般若深旨。号东方护法菩萨。六时念佛。三睹圣像。往生净土。
  天台智者大师。妙悟法华。一家教观。万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辩十种疑。疏十六观。极谈净土。
  百丈大师。马师传道嫡子。天下丛林共宗。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
  清凉国师。绍华严祖位。称文殊后身。而指示弥陀即卢舍那。亦疏观经。弘扬净土。
  死心新禅师。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著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
  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澄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而卓庵普陀。专意西方。有净土集行世。
  慈受深禅师。大悟倩女因缘。一偈融通五教。而谓修行捷径。无如净土。建西方道场。苦心劝众。
  圆照本禅师。道续天衣。宗弘雪窦。法雷震地。师表两朝。而净业兼修。标名上品。
  中峰本禅师。得法高峰老人。学者仰如山斗。而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百首。劝人念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2-24 17:18
忏悔诵经放生等等,总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2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2-24 16:29
忏悔诵经放生等等,总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12-24 16:04
佛在经典里头说,一声佛号能消80亿劫生死重罪。所以,一心念佛,业障可消。 读诵地藏经吧,消业效果非常好 业障有很多种。消除世俗业障,用孔子
  • 4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12-24 14:50
净空法师---真忏悔,才能消除业障 如何消除业障?忏悔。很认真的每天反省,把毛病找出来,改掉,叫忏悔。过去我谤三宝,回过头来我赞叹三宝;过去我破和合僧,现在我拥护和合僧,这叫真忏悔,过去陷害人,现在补偿受我害的人,去帮助他,才叫真忏悔。《无量寿经》上字字句句的教诲,决定落实在生活上,要做到,叫真忏悔,天天念,念一万遍,心里对人还有恨的意思,对事还有不如意的念头,你没回头、没忏悔。 忏悔最重要的是发露,后不再造。所造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隐瞒,否则罪过越来越深。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让人知道,一赞叹,都报掉了,做坏事,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每个人说你一句就报掉了。“发露忏悔”,“后不再造”,是真忏悔,真消业障。一天改一个错误,继续三年,不成圣人,也是贤人。这样勇于改过自新、修持,求愿往生,决定得生净土。 发露忏悔。造了身、口、意十恶业,要说出来,不要隐藏,至少要在佛菩萨面前高声说出来,在善知识面前,都应当发露忏悔。 隐瞒、推诿自己的过失,把责任推给别人,恶大、重。要勇于承当,认过才能忏悔,要积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要隐瞒,福越积越厚,罪业让人知道,这人骂你一声,那人责你一声,这果报掉了。作善,让人恭维、赞叹,善报光了,做再大的功德等于没做一样,对人谦恭卑下,这样积的功德能保全。 忏悔法,不是把从前所造的罪恶,给佛菩萨面前再说一遍,如果把过去造作罪业再细细回想一次,跟佛菩萨说一次,你就又造了一次,身没有造,意造了,口造了。这个业忏悔不了。忏除业障是认真念佛。不要责备别的,只责备我为什么把这一句佛号忘掉,为什么不能认真去念佛,你的业障就忏除了。而不是叫你去想什么时候做错事,什么时候犯了罪,这个是过上加过,罪上加罪,忏除不了的。 学佛,认真努力修学,还被人轻贱、糟蹋,这人的罪业现在就报掉了。别人毁谤我们,好好想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绝不怪别人,不可有一念嗔恚心、报复心,对他还是恭敬心、感恩心,他替我消灾灭罪,他是大恩人,自己修学,给他回向、祈福。 人毁谤、侮辱、骂时,“阿弥陀佛,谢谢,消灾免难”。“他是大善知识、大恩人,他替我消灾,我业障无始劫来,累积到今天无量无边,亏得这些冤亲债主为我消业”。你能欢喜接受,如如不动就消业障;你要是全盘接受过来,自己在那里生气,那是造业障。一个消业,一个造业,就在一念之间。佛教我们这个绝招。每天修积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报他们的大恩。每天赞叹、奉承你,消不了业障,赞叹多了,贡高我慢,又生业障了。 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虽多、虽重,不怕,怕的是不能真心悔改,真诚心悔改,今后断恶修善,决定能弥补。只要真正、彻底回头,就与佛心相应,就能得到诸佛菩萨加持,求生西方决定有份。 拜忏,真正忏悔就有效果,一定依教修行,改过自新是真忏悔。忏悔文念了,做不到,没用。 听经,头发胀、腰痛,是魔障,魔来扰乱,遇到这些要生忏悔心。 看到别人修善,难过、妒忌、妨碍,想法破坏、阻拦、毁谤、侮辱、陷害,这一定要忏悔。 顽固、固执、跋扈、不听人劝,喜欢跟人对抗,好胜心切,不认输,争强好斗。一定要忏悔。 做错事,不怕人批评、舆论。如果你造极重的地狱罪,只要一口气没断,还有救,忏悔,真正从内心忏悔,后不再造,你可以不堕三途,带业往生。“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口无心的念不行,要诚心诚意的念。对世间万缘真的放下,一心求往生。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消不了那么多罪业。 一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不间断念上三年,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自在往生。 功夫成片,就是这句佛号,能把烦恼伏住,烦恼没断,它不起作用,不起现行,看到顺心事,起贪爱,“阿弥陀佛”,把贪心压下去,遇到不顺眼的事,嗔恚心起来了,“阿弥陀佛”,把嗔恚压下去,绝不叫它起作用,这叫念佛。当你心里一念不生时,可以不必念佛,你心清净,心才一动,赶紧念阿弥陀佛,把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压下去,不让它起作用,这就是伏烦恼、忏除业障的方法。
  • 5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12-24 14:42
消业的方法总集起来有四种。   最好、最究竟的方法,是以证悟空性、证悟无我的智慧来忏除自己的业障、罪障等。业障是烦恼的根,烦恼可以去掉,习气也可以去掉,我们通过空性或无我的智慧,所有的烦恼、习气都可以忏掉。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脱,得到圆满的成就,这是最好的方法。   我给大家讲过,我们为什么烦恼,为什么造业呢?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会生起烦恼,没有智慧就会造恶业,造恶业了就要遭受报应。我以前也讲过,智   慧有两种:一个是无我的智慧,另一个是空性的智慧;一个是对治烦恼障的,另一个是对治所知障的。烦恼障是障碍解脱的,所知障是障碍成佛的。   阿罗汉没有烦恼障,但是有所知障,所以他们的福德与功德都是有局限的,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他们还有四无知等很多障碍,这就是所知障,障碍成佛。烦恼障障碍解脱,所知障障碍成佛。对治两大障碍的方法,有无我和空性这两种智慧。   我们现在要具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就要实实在在地闻思修——听闻、思维、修行。这是最好、最究竟的方法,这样我们能消除业障、烦恼障和习气障。   第二个就是禅定力。我们现在每天晚上都修金刚萨垛除障法,观想等,就是通过一心的力量来消除业障,就是用禅定来修。禅定就是专注、不散乱,这样才有力   量,才能消除业障。不能身在修法的行列中,心却在其他地方。虽然身在跟大家一起修金刚萨垛除障法,但是心里想的都是外面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这样心不在焉   地修,没有力量。   专注,按仪轨,按步骤,无论是观想金刚萨垛的时候,还是观想咒轮的时候,还是降甘露的时候,都要发自内心地做,   这样才有力量,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打坐、念诵仪轨,都是为了能够专注,为了心能够安住,没有别的目的。无论念佛的时候,还是念咒时候,心都要专注,不能   散乱,这样才能消除业障。   第三个就是为众生发大心、发大愿。我们现在发愿行菩提心:为了众生我要发誓修持成佛!为了成佛我要精进   认真闻思修行!我每天给大家念这些内容,就是提醒你们能发大心、发大愿,这样也能消除业障,这也是消除业障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发慈悲心,要发菩提心,实际   上是为了自己能够解脱。   有些人问,为什么我不能为自己呢?我不为自己谁为我呢?其实这是一种愚痴的想法。你只有为他人了,他人才   能为你,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你的心量越大,功德就越大;你的心量越大,福德就越大。发大心、发大愿,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吃饭都要为众生,不能为自己。为   自己就是造业,为众生就是做功德。发大心、发大愿,这也是消除业障的一种方法。   第四个就是做一般的善事,比如上供下施、塑佛像、建佛塔、建寺院、建道场、放生、做义工,以此来消除业障。但是,若是没有禅定的基础,没有智慧   的摄持,我们做这些善事,也只是一般的善事,只能得到暂时的一些利益,只能消除暂时的一些业障,不能得到永久的利益,不能彻底消除业障。   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与摄持,一般的善事只属于世间的善事,只能得到世间的一些福报;若是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你做的这些只属于是小乘的,不属于是大乘的,不管是功德还是福德,都不能圆满。   我们发大心、发大愿,修禅定、修智慧,这些都是忏除罪障的方法。   如果你想忏除罪障,最好有智慧和禅定的力量,这样就能彻底忏除业障了。如果没有智慧和禅定的力量,你只是发大心、发大愿,尽量做一些善事,虽然不能彻底消除业障,但是也能暂时消除一些业障,伏住一些烦恼。   现在好多人都是凡夫,要靠禅定与智慧的力量来消除业障,肯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争取拥有这样的力量。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但是完全可以发大心、   发大愿,完全可以做一些善事。后两个属于世俗谛的,一般的凡夫,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到;前两个属于胜义谛的,真正要做到,就需要超出三界。但是我们现在做   不到这些,暂时能做到的,就是发大心、发大愿,多做善事。   我们有方法了!我们现在修的加行就是方法,这个非常重要,大家要珍惜啊!这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从最初的基础到最后的圆满,都非常齐备。自己若是能认真学修,生起出离心,发出菩提心,证悟空性都没有问题。用别的方法,做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没有用。   ---------------节录 达真堪布的开示 消除业障的方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