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是谁发现了圆?第一个圆是谁画的?3.14…是谁研究出来的?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2:46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1-25 03:04
当时是什么时间?离现在有多少年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25 03:14
公元前3世纪,有位古希腊数学家叫埃拉托斯芬。他才智高超,多才多艺,在天文、地理、机械、历史和哲学等领域里,也都有很精湛的造诣,甚至还是一位不错的诗人和出色的运动员。 人们公认埃拉托斯芬是一个罕见的奇才,称赞他在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但又认为,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不是最杰出的,总是排在第二位,于是送他一个外号'贝塔"。意思是第二号。 能得到"贝塔"的外号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古代最伟大的天才阿基米德,与埃拉托斯芬就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两人是亲密的朋友,经常通信交流研究成果,切磋解题方法。大家知道,阿基米德曾解决了"砂粒问题",算出填满宇宙空间至少需要多少粒砂,使人们瞠目结舌。大概是受阿基米德的影响吧,埃拉托斯芬也回答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地球有多大? 怎样确定地球的大小呢?埃拉托斯芬想出一个巧妙的主意:测算地球的周长。 埃拉托斯芬生活在亚历山大城里,在这座城市正南方的785公里处,另有一座城市叫塞尼。塞尼城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年夏至那天的中午12点,阳光都能直接照射城中一口枯井的底部也就是说,每逢夏至那天的正午,太阳就正好悬挂在塞尼城的天顶。 亚历山大城与塞尼城几乎处于同一子午线上。同一时刻,亚历山大城却没有这样的景象。太阳稍稍偏离天顶的位置。一个夏至日的正午,埃拉托斯芬在城里竖起一根小木棍,测量天顶方向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夹角,测出这个夹角是7.2o,等于360o的1/50。 由于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可以近似地把阳光看作是彼此平行的光线。于是,根据有关平行线的定理,埃拉托斯芬得出了∠1等于∠2的结论。 在几何学里,∠2这样的角叫做圆心角。根据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因为∠2=∠1,它的度数也是360o的1/50,所以,图中表示亚历山大城和赛尼城距离的那段圆弧的长度,应该等于圆周长度的1/50。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城与塞尼城的实际距离,正好等于地球周长的1/50。 于是,根据亚历山大城与塞尼城的实际距离,乘以50,就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埃拉托斯芬的计算结果是:地球的周长为39250公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测量。 联想到埃拉托斯芬去世1800年后,仍然有人为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而喋喋不休时,埃拉托斯芬高超的计算能力和惊人的胆识,益发受到人们的称颂。 8 回答者: lihuiqddy - 部门总监 十级 2007-1-2 15:56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2005-11-22?? 2000多年前,古希腊有个叫埃拉托斯芬的人,他用一根木棍做测量工具,算出了地球的周长,算出的周长是/ 1 2006-5-7?? 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埃拉托色尼的问题 3 2009-8-26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1-25 06:21
没有史书记载是谁发现圆周率的。 圆周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基督教《圣经》中的章节,其上取圆周率为3。这一段描述的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前后。在我国东汉时期官方还明文规定圆周率取3为计算面积的标准。后人称之为“古率”。 在我国,首先是由数学家刘徽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公元263年前后,刘徽提出著名的割圆术,得出 π =3.14,通常称为“徽率”。 恐怕大家更加熟悉的是祖冲之所做出的贡献吧。对此,《隋书·律历志》有如下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这一记录指出,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两大贡献。其一是求得圆周率     3.1415926 < π < 3.1415927   其二是,得到 π 的两个近似分数即: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   他算出的 π 的8位可靠数字,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以致于有数学史家提议将这一结果命名为“祖率”。 这一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呢?追根溯源,正是基于对刘徽割圆术的继承与发展,祖冲之才能得到这一非凡的成果。因而当我们称颂祖冲之的功绩时,不要忘记他的成就的取得是因为他站在数学伟人刘徽的肩膀上的缘故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25 04:45
没有史书记载是谁发现圆周率的。 圆周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基督教《圣经》中的章节,其上取圆周率为3。这一段描述的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前后。在我国东汉时期官方还明文规定圆周率取3为计算面积的标准。后人称之为“古率”。 在我国,首先是由数学家刘徽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公元263年前后,刘徽提出著名的割圆术,得出 π =3.14,通常称为“徽率”。 恐怕大家更加熟悉的是祖冲之所做出的贡献吧。对此,《隋书·律历志》有如下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祖冲之更开密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