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9:09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1-28 00:43
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28 00:52
问题一:中原包括哪些地方 从历史和古籍上来看,广义的中原地区专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代中原的含义较之古代有所缩小,特指河南大部及毗邻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河南中西部
黄河下游地区:河南东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
历史上的中原地区界限范围:
北界晋北、陕北、冀北一带,
南至秦岭-伏牛山、皖北、苏北一带,
东到鲁西,
西至陇东,天水一带
其核心是以晋、陕、豫三省为中心的,这一被考古和历史文献所证明。
中原地区古都荟萃,尤以长安、洛阳、开封为盛,明缪希雍《葬经翼》曾提到:关中长安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首也。河南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
历史古籍上对于中原的界定范围:
北界————————太原(中原北门)、张家口野狐岭、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区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晋阳即今太原)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南界————————秦岭-伏牛山
《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东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楚州,今江苏淮安)
西界————————甘肃陇南、天水,宁夏固原、陕西榆林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即意味着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等三边镇)问题二:古代称中原 是指现在的哪些地区 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周边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江苏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西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如下图问题三:古代中原指的是什么地方 中原(China Central
Plain),一词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是古代华夏族的发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的河南省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也被纳入中原文化区。
中原一词从现存文献最早可见于《诗经》。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些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但并未形成完整而统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
现代中原地区称谓一般使用广义的大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为中心,涵盖周边地方的广大地区,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湖北省的襄阳、 十堰、 随州、安徽省北部、江苏省的徐州地区;大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同时又是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
狭义中原一般专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重要决定性作用。而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之后有“中州”和“中原”之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黄河中游地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有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殷邺七朝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很多民族、种族、国家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逐鹿中原。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大批的中原人士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问题四:春秋时期的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 就是今日的河南省极其周边地区
也就是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楚国,受到楚成王的厚待,当问及如何报答楚国时,重耳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这里的中原就有地区的含义在内。《国语·晋语三》记载,在是否纳晋君问题上,有人主张杀之,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雠。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这里的中原有中原诸侯国之意。公元482年,吴王夫差与晋、鲁、周在黄池盟会后,吴王取得了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吴王令“王孙苟告劳于周”,其中有一句话说“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追述先人事迹中所提到的中原,指的就是今日的河南省。
大约到汉代,“中原”一词较多指河南地区。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徐乐在上书汉武帝时曾经对“瓦解”作解释时提到中原,“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汉书·徐乐传》)这里是说吴楚诸王在中原被擒。
当然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指原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如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曾说:为了传土于子孙,名扬后世,“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武帝在进攻南越之前,淮南王刘安上书谏曰:“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晁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汉书·严助传》)新莽末年,王莽命令廉丹进攻山东的赤眉军,廉丹征求冯衍的意见时,冯衍要他静观时变,并劝说:“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后汉书·冯衍传》)在《后汉书·马融传》、《后汉书·皇甫规传》等卷中所提到的中原还保留着原始的意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礌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到了晋朝特别是东晋时期,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开始为人们广泛接受。据不完全统计,《晋书》中就有55卷涉及“中原”一词,出现了92次,而以东晋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与晋朝君臣光复中原的志向有关,如“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死亡漫于中原”、“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中原向化”、“中原无所请命”等,这些词语既透露出东晋人的中原情结,也反映了东晋时期中原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单元。是后,偏居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等王朝都沿用了东晋以来关于中原的地理概念,其中自然包括着浓厚的中原情结。问题五: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份? 历史上的中原地区主要指 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 因历史上是华夏文明主要发源地 至少在西晋以前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现在所指狭义仍是河南及其临近很少一点地方 广义可指华中地区 即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五省地区问题六:中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问题七:古代所说的中原是指那些地方?包括哪些省市? 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周边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江苏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西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如下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