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地球的正中间 不是脑筋急转弯 就是想知道地球的中间是什么东西
如果挖个坑 能掉到美国吗?
地球的中心是液态的铁镍熔融物质,就是因为它才有了地球磁场,挖坑到地球另一边知识科幻文学的诙谐,绝对不可能的。下面是地球构造的详细资料,希望对你学习有帮助:
地球内部分三层——地壳 地幔 地核。我记得科学家是用地震波的传播来证明的。地震波可以在地下传播很远,而且它的特性是,从固体到液体传播速度会突然变慢,而从液体到固体传播速度突然加快。科学家在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后用仪器探测地震波传播速度,结果发现在地下33千米处突然减慢,在地下2900千米处突然加快。于是他们推测,地下33千米往上是固体部分,就是岩石圈,起名叫地壳。地下33至2900千米是液体,叫地幔。2900千米一直到地球中心是固体,就是地核了。
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具有同心球层的分层结构,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有变化。地球内部是不能直接观测的,所以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多是间接得来的。例如,根据天文学得)知的地球质量和大地测量所得的地球形状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克/厘米3。但是,地表物质的密度小于 2.7 克/厘米3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要比5.5克/厘米3为大。根据陨石有石陨石和铁陨石之分,又由于地球有明显的内源磁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内部有一个铁质的地核。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迹象,证明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 )个组成部分。 地壳 地球球层结构的最外层。大陆地壳的厚度一般为35~ 45千米 ,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壳厚度可达 70 ~ 80 千米。1909年A.莫霍洛维奇根据近震地震波走时确认地壳下界面的存在 ,在此界面以下地震纵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千米 /秒突然增至7.8 千米/秒。这个分界面后人称之为莫霍界面。大陆地壳一般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较硬,是主要承受应力和易发生地震的层位 ,下 地壳较软。海 洋 地壳较薄,一般只有一层,且比大陆地壳均匀。 地幔 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低速层之上为相对坚硬的上地幔的顶部。通常把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 关于地壳均衡的研究认为,岩 石圈下 面有一个物质层,其强度较小 ,容许缓慢变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动。1914年,J.巴勒尔称这个物质层为软流圈。软流圈概念和地震学中的地幔低速层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很多人把它们等同起来。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规模的水平向移动。 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 、 镍元素组成 ,半径为3480千米。1936 年 ,I.莱曼根据通过地核的地震纵波走时,提出地核内还有一个分界面,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由于外地核不能让横波通过,因此推断外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