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这种现象?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7:25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3-23 05:17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这种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23 05:36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五笔输入法”把每一个汉字拆成最多四个部分,倒是让人记住了汉字的基本架构,但写起字来也难免有时会缺胳膊少腿,而太多习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则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处理诱惑下,人们由习惯成依赖,由依赖成退让,最后是能“敲字”的决不“写字”。及至万不得已情况下要用手写时,才发现汉字的具体构成竟是如此模糊,写出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
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结果便是,作为符号和工具的汉字,往往只是在实际运用这个层面上存在。 正如学者所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23 07:28

提笔忘字、字迹潦草,还是错字别字连篇.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些不常用的汉字,大概是知道其字形结构的,但总有几笔笔画似是而非、写不到位,要是不重要的就以潦草字一笔带过,如果比较重要,就不得不假以拼音输入软件或是在线字典查询一番,毕竟电脑和手机都比字典方便许多。

今天,一个汉字的写法再次让不少网友争论不已——真假的“真”到底是三横还是两横?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一直写的就是两横,还信誓旦旦地搬出小学老师来加以佐证:从小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甚至怀疑中国的汉字这些年是不是悄悄地进行了改革。知乎网友更是将此列为“经历过的细思极恐之事”。

虽然,这些年大量补充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师资,但是70、80这一代所处的成长环境中,也少不了代课老师的身影。但是许多代课老师随着教龄增加、以及不断进修,其教学能力也非常强。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学习的“真”字的写法就是两横呢?即便是老师教错,还有字典可查,难道这么多年就一直没去碰过字典了吗?其实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练习,让自己掌握正确的知识。

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就如“真”字,无论是行书用两折代替,或者草书一笔带过,好像大家都能认识。那么老师到底教了写两横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语文学科,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一般在黑板板书正楷字,学生可以跟着课文对照,如果出现错误,同学们很快就能对照课本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但是有很多网友表示老师的确“教”了写两横,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在语文学习中,每个字的书写都讲究工整规范。但是在其它学科就不强调这么严密。就如同小编在升入小学六年级时,突然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老师的板书字迹很多同学表示一下子难以适应。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数学老师教学一般用正楷字,但是这位老师板书却写的是行草,后来大家通过一段时间调整,也很快就适应了这位老师的板书。

其实一些网友说老师是这么教的,这种情况也许并非记忆出错,又如,小学老师写“的”字,初中老师写“的”字,高中老师写“的”字,其简化程度都不相同,高中老师的“的”字甚至一笔就完成了,但是没有人表示看不懂,也许这就是汉字强大的自动识别能力吧。

大家不必惊悚感觉处在一个平行时空,也不用怀疑自己写了几十年的错别字……只是无论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大家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写,也不会存在沟通交流的障碍。只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一定要对学习知识精益求精。就好比写“君”字,很多同学写该字时尹字头中的一横没有写出头,这样就是书写的不规范,属于“错”字范畴了,应当尽量避免。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3-23 06:03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五笔输入法”把每一个汉字拆成最多四个部分,倒是让人记住了汉字的基本架构,但写起字来也难免有时会缺胳膊少腿,而太多习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则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处理诱惑下,人们由习惯成依赖,由依赖成退让,最后是能“敲字”的决不“写字”。及至万不得已情况下要用手写时,才发现汉字的具体构成竟是如此模糊,写出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
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结果便是,作为符号和工具的汉字,往往只是在实际运用这个层面上存在。 正如学者所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