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人如何防止尸体腐败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05:46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3-30 22:19
古人如何防止尸体腐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3-30 23:04
为了保持尸体的完好,古人死后入殓之前首先要进行沐浴,先要用香汤沐浴尸体,再用酒擦洗。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周王室主管祭祀的官员小宗伯下就有郁人和裸人两种差役,前者用郁金香草煮汤和用黑黍酿酒,后者则用香汤和黍酒沐浴尸体。浴尸活动一般选在招魂之礼进行完毕之后,由甸人、管人、祝、外御等负责实施。 《周礼注疏》卷十九中有王死后沐浴时用酒浴尸的记载:“王崩大肆,以秬”,就是说,周朝的王侯死后都要进行沐浴,沐浴用的就是黍酒。据说这样沐浴出来的尸体能够保持香美而不致有腐臭味。对此,贾公彦疏:“大丧筑鬻,则此酒中兼有郁金香草,故得香美也。”

其实,用这种以混合郁金汁液的酒对尸体进行沐浴,和活着的人用于煮兰汤以沐浴的兰一样,具有清香和消毒作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之后,有关研究人员对棺液进行化验,检测出了乙醇和乙酸。这说明了说明埋葬之时棺内放置使用了酒。人死后进行沐浴的习俗,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死后的灵魂要到祖先那里去,人不干净,祖先要拒纳死者;另一方面,用酒沐浴尸体,经过蒸煮后,实际上具有一种消毒和杀菌的作用。酒的喷洒则更有利于封棺后加速棺内氧耗,建立缺氧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使尸体在最初的腐败过程减慢或停止下来,这样对于尸体防腐及保存是有作用的。这大概就是古今尸体沐浴习俗流行的原因。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用汞、砷对尸体进行防腐的习俗。经化学鉴定,马王堆女尸之所以千年不腐,在于其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过了汞处理,二是对尸体进行了黍酒及其他物体的浸泡。考古人员分析棺液沉淀物,验证了里面含有大量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成分,对尸体细胞起到了固定作用,这成为古尸不腐的一个关键因素。追答【《盗墓笔记》中存尸方法】

首先,华丽的梳洗打扮。古代达官贵人逝去后,负责安葬的“下人”们一定会将尸体仔细梳洗、打扮一番,不但要洗净他的身体,还要喷涂上很多香料,再用各种名贵的绫罗绸缎、金丝玉缕一层层的包起来。你别以为这是古人生活奢华,其实那些香料、寿衣都是有讲究的。它们一方面可以对尸体起到杀毒灭菌的作用,还能通过层层的涂抹、包裹,在尸体周围形成一个缺氧的环境。这都抑制了细菌的繁殖。

其次,低温存尸。很多时候刚被洗净、更衣之后的尸体并不能立刻就下葬,这时候就需要对尸体进行低温保存。《礼记·丧大记》、《仪礼·士丧礼》都有记载,古人在停尸阶段会把冰块或者冷水放在尸床之下以达到冷藏的效果(笔者不太想说这很像用现代的冰箱冷藏肉)。

第三,汞、砷与酒精的使用。除了香料之外,有条件的古人还会用汞、砷、酒精来辅助防腐。在这里插一句,虽然秦始皇陵尚未被开挖,但有科学家推测,如果秦始皇在陵墓内用水银制造江河湖海的传说是真的,那么他的生物材料陪葬品的完整性应该会好于其他的陵墓。

最后,也是小说《盗墓笔记》里最值得期待的,即陵墓和棺椁的设计。对尸体的处理虽然重要,但尸体的保存更是重头戏。一个好的陵墓在保存尸体中要起到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防止尸体被物理过程损毁,也就是说不能让被放的尸体突然从高处掉下来等,二是要制造封闭、稳定的环境来尽量延缓细菌繁殖。很多陵墓在被设计的时候就是一层包一层的,砖层之间还要用糯米浆等材料填充,目的就是降低热传导以保证陵墓内的低温环境。而棺椁的设计也大多密不透风,进一步创造了缺氧的环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