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丝竹是什么意思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19:23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3-25 14:24
丝竹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3-25 15:16
丝竹指奏乐的声音。因为古代的乐器只有两种材料制作,比如笛子、箫笙等是竹子做的,而另外的就是有带弦的乐器,比如古筝等,弦也可称作丝。
“丝竹”一词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内容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扩展资料:
《陋室铭》白话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陋室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3-25 17:42
「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
出于刘禹锡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二句相互对照配合,显示(几经贬官的)刘禹锡对官场上的种种虚伪造作应是有些心灰意懒。由此亦可知他所不喜欢的是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而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音乐(乐器)。换句话说,真正「乱耳」的不是「丝竹」,而是隐藏在「丝竹」背后的浮华虚伪。
  • 2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3-25 16:45
出于刘禹锡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在古代泛指音乐,因为古代的乐器只有两种材料制作,比如笛子、箫笙等是竹子做的,而另外的就是有带弦的乐器,比如古筝等,弦也可称作丝。所以古代管丝竹来说音乐
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 3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25 16:36

丝竹在古代泛指音乐(奏乐的声音),因为古代的乐器只有两种材料制作,比如笛子、箫笙等是竹子做的,而另外的就是有带弦的乐器,比如古筝等,弦也可称作丝。所以古代管丝竹来指代音乐。

扩展资料

丝竹,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音乐的市埸前景广阔:大量的乐曲资料可供研究者研究,创作者作为创作素材利用;它的大量乐曲,可加以改编,作为娱乐、社交、广告、喜庆、宾馆音乐利用;不少乐曲也可作为练习曲,如改编成小丝竹更会受到广大少儿的欢迎;至于成熟相对规范的大曲、名曲供文艺团体、民间丝竹团体演奏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参考资料:丝竹 百度百科
  • 4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3-25 15:31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然此种声音,学之最难,听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学此者,当先自问其能弹与否。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 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版,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参考资料丝竹_百度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