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A. 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23:01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06 14:54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 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 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 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 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06 15:25
A. 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B. 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答案→)C. 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D. 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解析:从材料“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可以看出,王守仁认为至善在于人的心中,是有个人决定的。故选C。A项错误,朱熹和王守仁的区别在于方法论上,在世界观上二者是相同的;B项是朱熹的观点;D项是迷惑项,无意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3-06 15:51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