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标准是什么?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13:35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12-02 13:00
什么是佛?标准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12-02 13:45
理论谁都会说
什么真如本性,大圆镜智, 万法本体,真心自性
博加梵,天人师,明行足,两足尊..................
都是我们称呼佛的名相/
佛之境界,法身大士---地上十个阶梯的菩萨可以知道
至于究竟什么是佛----惟有诸佛知
改动一下怀素大师的诗“诸佛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zhuao1997: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戕人慧命,甚于砍人脑袋/
如能随顺诸位之愿望,甚至启发道心,实乃诸佛菩萨之加庇/
其功德尽皆回向一切众生,若有错误,还望诸位善知识指正/
1 活着做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生:本来清静圆明,为何产生世界: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
3 死:A业果成熟直接去净土或地狱
B 其余,先经过中有身(免强说是灵魂)大约最长49天,再投胎或化生。
C 去净土的学业成就,还要回来度众生;去地狱的灵光闪现,还会上来重新修行。
4 梦为何物——独影意识——第六意识的反面
5 学人为什何不能有显著的成就——玩弄佛法,拿佛法来消遣。
6 菩萨:大道心众生,古译;玄奘以后翻作觉有情。大心凡夫就是菩萨。
觉有情:有情就是有烦恼;觉悟,是方向对准。航海,方向准,暂不见彼岸,必到彼岸。
7本愿:世世都发这个愿。本是真如本性。没见性人,从识里面建立愿心。法身菩萨本愿,不为外境所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也如如不动。
8如想去除病痛,摆脱烦恼,实现愿望,乃至明心见性,了脱生死,内圣外王请先阅读
南怀瑾,净空法师的著作/因为容易看进去,然后再阅读原文大藏经!
5 佛住
第三种叫「圣住」,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那里?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们对於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什么真如本性,大圆镜智, 万法本体,真心自性
博加梵,天人师,明行足,两足尊..................
都是我们称呼佛的名相/
佛之境界,法身大士---地上十个阶梯的菩萨可以知道
至于究竟什么是佛----惟有诸佛知
改动一下怀素大师的诗“诸佛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zhuao1997: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戕人慧命,甚于砍人脑袋/
如能随顺诸位之愿望,甚至启发道心,实乃诸佛菩萨之加庇/
其功德尽皆回向一切众生,若有错误,还望诸位善知识指正/
1 活着做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生:本来清静圆明,为何产生世界: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
3 死:A业果成熟直接去净土或地狱
B 其余,先经过中有身(免强说是灵魂)大约最长49天,再投胎或化生。
C 去净土的学业成就,还要回来度众生;去地狱的灵光闪现,还会上来重新修行。
4 梦为何物——独影意识——第六意识的反面
5 学人为什何不能有显著的成就——玩弄佛法,拿佛法来消遣。
6 菩萨:大道心众生,古译;玄奘以后翻作觉有情。大心凡夫就是菩萨。
觉有情:有情就是有烦恼;觉悟,是方向对准。航海,方向准,暂不见彼岸,必到彼岸。
7本愿:世世都发这个愿。本是真如本性。没见性人,从识里面建立愿心。法身菩萨本愿,不为外境所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也如如不动。
8如想去除病痛,摆脱烦恼,实现愿望,乃至明心见性,了脱生死,内圣外王请先阅读
南怀瑾,净空法师的著作/因为容易看进去,然后再阅读原文大藏经!
5 佛住
第三种叫「圣住」,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那里?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们对於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12-02 18:24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明了,不会迷惑就叫佛
- 2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2-02 16:57
口说没意思,说食不饱,佛是什么,要你自己体会.不在论争中求,在烦恼中求,在纷扰中求,论刀上阵也得见之,就是你的本性.
- 3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02 15:26
佛这个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的人,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印度话称这种人叫“佛陀”。所以,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来看,佛陀不是神,是一个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觉悟的人。
在我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那些仅仅靠折磨自己考验自己来说明决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那是着相,是执著、是痴。灵悟在于放松自己、无拘无束,更高境界在于放松他人。
佛的异化是从佛的神化开始的。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认识还不发达的古代,并不是难事。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这是一种虚质。后来的佛,被当作人的心里那块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头坐。
恻隐、热情、随顺……等等。我们要尊敬这些美德,呵护这些美好。见心见性。
要有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什么样子。
佛在百草头。佛在万事万物,在任何时空。
礼佛,其实是珍惜、赞美、温存这些好的成分,并坚持“美好始终在”的这种信念。
发现美,并展示美,甚至创造美,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激活万事万物的佛性,激发万事万物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佛虔诚,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不仅仅是在心里默念,而是让每一个细胞都有体会,让美好渗透身心。
不仅仅是思想,不仅仅是感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出这些努力,去实现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称为佛的先哲,正是这样通过实现了别人、美好了世界从而实现了自己。
对于中国佛教信仰体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曾精辟地提出“五方五佛”、“四大菩萨”的格局。他认为,“五方五佛”是根据密宗教义而设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卢遮那佛,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或妙声佛,表成所作智。在新的时节因缘下,赵朴初先生从构建中国佛教信仰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五方五佛”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他认为,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尽管这五尊佛像的名称与佛经中的五方佛名称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齐,事相上的差别,不碍理性上的平等一致。因此,这五尊佛像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说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赵朴老指出,中国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设施上的差别性和理论体系上的完整性结合贯通起来,要注意保持像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这种信仰的体系,让这种信仰体系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托,这有助于信仰情感的落实,有助于整个教团在信仰上形成一种凝聚力。赵朴老号召中国佛教界从信仰体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信仰的深刻意义,并保持这种信仰体系的格局。
在我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那些仅仅靠折磨自己考验自己来说明决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那是着相,是执著、是痴。灵悟在于放松自己、无拘无束,更高境界在于放松他人。
佛的异化是从佛的神化开始的。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认识还不发达的古代,并不是难事。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这是一种虚质。后来的佛,被当作人的心里那块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头坐。
恻隐、热情、随顺……等等。我们要尊敬这些美德,呵护这些美好。见心见性。
要有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什么样子。
佛在百草头。佛在万事万物,在任何时空。
礼佛,其实是珍惜、赞美、温存这些好的成分,并坚持“美好始终在”的这种信念。
发现美,并展示美,甚至创造美,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激活万事万物的佛性,激发万事万物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佛虔诚,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不仅仅是在心里默念,而是让每一个细胞都有体会,让美好渗透身心。
不仅仅是思想,不仅仅是感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出这些努力,去实现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称为佛的先哲,正是这样通过实现了别人、美好了世界从而实现了自己。
对于中国佛教信仰体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曾精辟地提出“五方五佛”、“四大菩萨”的格局。他认为,“五方五佛”是根据密宗教义而设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卢遮那佛,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或妙声佛,表成所作智。在新的时节因缘下,赵朴初先生从构建中国佛教信仰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五方五佛”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他认为,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尽管这五尊佛像的名称与佛经中的五方佛名称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齐,事相上的差别,不碍理性上的平等一致。因此,这五尊佛像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说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赵朴老指出,中国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设施上的差别性和理论体系上的完整性结合贯通起来,要注意保持像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这种信仰的体系,让这种信仰体系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托,这有助于信仰情感的落实,有助于整个教团在信仰上形成一种凝聚力。赵朴老号召中国佛教界从信仰体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信仰的深刻意义,并保持这种信仰体系的格局。
- 4楼网友:千夜
- 2021-12-02 14:51
觉者佛 迷者凡夫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佛 只是我们被贪、嗔、痴、慢,给迷惑了。
佛的标准是要我们去除烦恼,没有贪、嗔、痴、慢、疑。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远离颠倒梦想。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不一定说的对。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佛 只是我们被贪、嗔、痴、慢,给迷惑了。
佛的标准是要我们去除烦恼,没有贪、嗔、痴、慢、疑。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远离颠倒梦想。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不一定说的对。
- 5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2-02 14:19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 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大德们,对佛入涅磐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儿子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批注。“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那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误差,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整正确的了解。智慧起作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
1、 是自己觉悟了。
2、 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觉他。
3、 是圆满的觉悟。
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的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满”正如同其它宗教里面赞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病根的所在。我们从佛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着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着;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妄想、执着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的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对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维、观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义,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儿子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批注。“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那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误差,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整正确的了解。智慧起作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
1、 是自己觉悟了。
2、 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觉他。
3、 是圆满的觉悟。
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的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满”正如同其它宗教里面赞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病根的所在。我们从佛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着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着;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妄想、执着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的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对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维、观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义,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