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萧红写的)中的人物分析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12-28 01:3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2-28 02:24
第一是语言特色.文学都由语言组成,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学家萨尔丕曾说过,个人的表达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语言的使用是一种创造,萧红就很注意语言的新颖独创,有时甚至越轨,或是用词奇特,或是句式特别,或是修辞手法变化多端.鲁迅曾称赞她:
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添了不少明丽的新鲜.[1](p1)
这种语言往往会使人感到很陌生,但萧红内心深深的痛苦,悲哀,抗争就是通过这些陌生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拥有表达如此独特和强烈情感的力量.
传统小说的语言功能多是再现的,作者要运用语言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一个感人的场景.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事件的发生和人物此时此刻的行动.例如巴金 《家》中的一段文字:
风刮的很紧,雪片象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角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象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条宽边.街上的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2](p3)
这是典型的情节叙述语言,它直接向我们展示了事件,人物,而读者也随着作者的叙述进入某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关注着事件和人物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萧红的抒情小说的语言却是言约旨丰,有时语言所指并不明确,有时一句话包含多种意思,从而把我们带进一种抒情的境界.人们读萧红的小说,就会被她那简洁自然,富有浓重情感色彩和散文美感的语言所吸引,她很少用修饰语,也很少写严密的长句,萧红写人叙事时,常常只是抓住主要特征,然后用很平凡的字句去描绘,但仍能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如描写祖父:
3楼
2008-1-5 16:14 回复
--------------------------------------------------------------------------------
雪中旷野 眼睛总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3](p758)
只这两句便让我们记住了这慈祥的祖父.还有在《生死场》中写麻面婆:
眼睛大的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4](p57)
乍一看,她的语言好象过于简单幼稚,不精美也不严密,但如果你细细的品味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清淡,却淡得有味,极有个性,也极富表现力.《呼兰河传 第三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一段几乎相同的语言:
呼兰河这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成长到四五岁,祖父快七十岁了.[5](p755)(
这段话看来似乎有些重复罗嗦,但正是这絮絮叨叨,节奏徐缓的语言,才将萧红内心那种刻骨铭心的忧郁伤感和对祖父的挚爱表达的淋漓尽致.祖父对萧红来说,是她唯一的保护神和爱护者,萧红对这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只有这重复和多余的语言,才能把萧红对于祖父的思念及如今的悲凉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萧红小说语言的新颖别致,不仅体现在语言句式的变化上,也表现在对修辞多样化,诗意化的追求上.尤其是比喻和比拟,新奇又出人意料,她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情感色彩,修辞运用得好是原因之一.例如《呼兰河传》中描写老胡家请大神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时有这样一句:
于是就又跳神赶鬼,看香,扶乩,老胡家闹得非常热闹,传为一时之盛.若有不去看跳神赶鬼的,竟被指为落伍.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2-28 03:24